当今班主任的问题与困惑如今,在中国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许多传统的观念被打破,新的价值观又没有建立,因此,各种冲突、矛盾、困惑充斥社会的各个角落。学校班主任工作同样如此,有许多只有身在其中的人,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其他人谁又能品尝得到呢? 一、社会价值观与“师德”在观念上的冲突,是班主任内心世界的矛盾之一,师道尊严的逐渐丧失与师德规范要求的更加严格所形成的巨大反差加剧了这种内在的冲突! (1)观念的冲突:班主任是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工作的特点要求他在观念上,必须有“普世价值观”,这不仅是中国教育的传统要求,现代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这项要求甚至更高,更加严格。中国古代对于普通大众都宣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何况先生?古代的先生即使自己的子女和其他弟子同室求学,先生也绝不会因为是子女就有不同的要求,一切都要出于公心,相应地,先生的生活,包括居住都会得到妥善安排,在社会上不仅得到学生的尊重,社会大众也对他们尊重有加,绝不亚于对明星的追捧! 但是,如今的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相对于古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朴素的为公思想,出现了“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向钱看”。这种为私思想甚嚣尘上,直接导致大批年轻人不再热衷于从事教育工作,即使从事教育工作,不愿意从事班主任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有调查发现,教师当中,目前从事过班主任工作5年以上的所占比例不到教师总数的百分之十五,有的教师甚至从来没有从事过班主任工作!教育部已经出台政策,从经济上向班主任倾斜,但仍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啥?原因很简单,一个尽心尽职的班主任失去的何止是金钱,牺牲的还有家庭和自己子女的教育。“买盐的喝淡汤,编凉席的睡光床”,职业的悲剧莫过于此!最起码,目前我们的体制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2)“师德规范”要求的更加严格:与“师道尊严”的日趋没落相反,社会对“师德规范”的要求反而更加严格。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本质与常人无异,但要做到常人不能做到的事:不能抽烟,不能喝酒,不能出入娱乐场所,穿戴要朴素,不能讲究享受,要谈无私奉献,更不能谈臭钱美女,别人贪图富贵荣华,那是天经地义。老师绝对不能沾染铜臭味,否则你就不是一名合格的老师,就不配“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过去的老师有绝对权威,学生对老师是礼貌有加,尊重老师是一种社会风气,社会的大潮流要求学生必须这么做,既然到学校求学,就必须听从老师的教导。现在讲究师生平等,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即使学生再调皮,再难管,你也不能高高在上,对他横加指责,必须讲究方法,讲究艺术,找到科学的、合理的,具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还必须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心平气和地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稍不小心,话说翻了,学生出现任何异常情况了,那么这位老师都会吃不了兜着走,因为“没有教不了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上上下下,异口同声,轻则带上“无能”的帽子,重则开除,甚至追究刑事责任,真是让人感叹,让人无奈! 中国教育界的精英在推行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动辄曰美国的教育如何如何,快乐课堂,快乐教育。现今,不少时尚的教师也跟着撰文“美化”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如何如何轻松,如何如何的快乐!复旦大学钱文中教授在其博文中质问:凭什么说教育一定是快乐的呢?新加坡的学校在教室里都悬着中国古老的教育工具———戒尺,对于
班主任工作得失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