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生态自然观人类的产生和发展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可持续发展与人类未来第一节人工自然的扩展与生态危机一、天然自然与自然界的平衡对象性关系人(主体)自然(客体)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人必须依赖自然界而生存自然界也由于人的存在和活动而改变其面貌(一)天然自然一、自然、天然自然、1、概念:天然自然是指人类尚未认识到的那部分自然和人类观测所及但尚未受到人类实践手段影响的那部分自然。尚未认识的那部分自然:既包括在空间上人类目前尚未观测到的总星系之外的那个无限广袤的宇宙和基本粒子以下的未知的微观领域,也包括宏观世界中尚未被人类了解的自然事物、自然过程及其尚未探明的规律和特性。(二)自然界的平衡“平衡”泛指事物内部矛盾各方力量对比上的一种均衡状况,不发生显著的变动。生态系统的平衡是指由系统内部的物质运动决定。系统内的物质和输入系统的能量从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循环和转化,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由无机元素合成为有机物质,经草食动物、肉食动物一级一级地转移,组成食物链,物质和能量从一种生物传递到另一种生物,最后被生物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和元素,再回到环境中。二、人工自然及其扩展(一)人工自然人工自然:是人类实践手段所及从而改变了的那部分自然。主要指:(1)受人类实践活动直接影响的那部分自然界(主要是生态环境);(2)人利用自然界的材料所创造的人工自然物(如各种新材料、新工具、人工建筑乃至模拟思维功能的人工智能机,等)。人工自然的特点:(1)能动性(创造性);(2)价值(导向性);(3)演化发展的加速性;(4)中介性。(二)人工自然的扩大及其复杂的后果工程巨型化、技术创新加速、工业化的全球扩展及其负面效果突出。二、实践是人和自然对象性关系的纽带1、为什么:人是由劳动创造的,劳动是人的第一个实践;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认识自然;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实现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以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改造自然。2、实践是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的辨证统一一方面,实践作为人和自然界对象性关系的中介,毫无疑问是人具有能动性的一个基本标志;另一方面,人的实践能力的表现还存在着另一个不能忽视的方面,即人又具有受动性。3、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历史演进与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历史发展相适应三、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1、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件。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1943年) 夏季,美国西海岸的洛杉矶市。该市250万辆汽车每天燃烧掉1100吨汽油。汽油燃烧后产生的碳氢化合物等在太阳紫外光线照射下引起化学反应,形成浅蓝色烟雾,使该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红、头疼病。后来人们称这种污染为光化学烟雾。1955年和1970年洛杉矶又两度发生光化学烟雾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后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生态自然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