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精神科危机事件处理.doc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精神科危机事件的处理方法及技巧精神科危机状态是指精神疾病患者突发的,个体无法控制的,危机生命或财物的一种状态。既可以威胁病人自己的生命,如自杀自伤,也可能威胁他人的生命,如暴力行为。精神科危机状态导致的后果极其严重,处理起来也非常复杂。因此,精神科危机状态的护理也是精神科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精神科护理人员必须对精神科危机状态的防范工作有清晰的认识,以高度的责任心预防危机事件的发生,当危机事件发生时力争对事件立即作出有效的处理。一、暴力行为暴力行为通常是指对他人的攻击或对物的攻击行为。是一种十分严重的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处理。在工作中除对已实施的暴力行为立即处理外,还应对潜在的或可能的暴力行为有所认识。暴力行为多见于精神分裂症、情感障碍、酒精药物滥用、人格障碍、病理性激情等患者。暴力行为的先兆有:精神症状突然加重或波动;拒绝接受治疗、拒绝合作、拒绝执行病房规定;病人突然激动、情绪不安、高声大叫、言谈具有威胁性、固执强求等;眼睑部及手臂的肌肉紧张,动作增多,捶打物体;对周围的人或特定的人员持敌对态度,并以杀人相威胁。当病人有冲动行为时,当班护士应立即呼叫其他工作人员,通知医生,疏散围观病人,并适当的用简洁的语言稳定病人的情绪。紧急处理的原则是安全第一。在对暴力行为紧急处理时,首先应考虑人员安全,包括暴力行为者的安全和其他病人的安全。护理措施包括言语劝诱、制服病人、身体约束、药物治疗。预防暴力行为的措施有减少诱发因素,去除安全隐患,提高自控能力,控制精神症状,及时去除躁音、强光刺激,减少环境的刺激作用,应满足患者的合理越需求,提高或推迟一些可能造成患者不安的治疗或护理项目。二、自杀行为自杀是指自行采取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在精神疾病患者中,自杀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数十倍。因此,防止自杀是精神科护理尤其是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的一个重要任务。自杀护理的措施,1、预防自杀:对有精神疾病患者伴有自杀意向者,医护人员的责任是防止他们采取自杀行动。正确诊断,积极合理的治疗和科学合理的护理是最好的预防措施。在治疗未起作用前,需要护理人员和亲属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护。2、环境安全:患者生活的环境中杜绝可用于自杀的物品,如刀、剪、绳、玻璃、药物等。吊扇、电灯开关等生活设施应增加安全设施,以免成为自杀工具。3、严密监控:对有严重自杀企图的患者应采取适当措施,加强监护,必须把病人置于医护人员的视线之内,每10—15分钟巡视病人一次并作好记录,对高度自杀危险者应专人护理。4、心理护理: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支持性心理护理。鼓励病人表达他的不良心境,自杀的想法,使内心活动外在化,可产生疏导效应。5、其他护理措施:保证病人遵医嘱服药,确保治疗顺利进行。应注意防止病人藏药,以防病人悄然积存药物用于自杀。在无禁忌症的情况下也可采用电休克治疗。出走行为出走行为是指没有准备或是告诉亲属突然离家外出。对精神疾病患者而言,出走行为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未经医生批准,擅自离开医院的行为。出走会令家属、院方感到意外和惊慌不安,而且会到处寻找。由于精神疾病患者自我防护能力较差,出走可能会给病人或他人造成严重后果。出走病人的表现:意识清楚的患者多采用隐蔽的方法,平时创造条件,遇有机会便可出走。如常在门口附近活动,窥视情况,乘门前人员杂乱或工作人员不备时出走,四处寻找可出走的地方,如不结实的门窗、围墙等

精神科危机事件处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