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及注释王翦jiǎn虏赵王lǔ谒yè樊於期wū戮没lùmò骨髓suǐ揕其胸zhèn偏袒扼腕tǎnèwàn拊心fǔ刎wěn淬cuì濡缕rú忤wǔ视变徵zhǐ瞋目chēn函hán匣xiá匕bǐ首惊愕è卒cù(通“猝”)起不意夏无且jū惶急huáng被八创bèichuāng箕踞jī约契qì目眩xuànP18(3)略:掠夺、夺取。(4)卿:古代对人的敬称。(5)旦暮:早晚,极言时间短暂。(7)微:即使。谒,拜会,前往。(8)信:凭信之物;则:那么;亲:接近。(10)购:重金征求,悬赏。邑:封地。(12)更:改变;虑:考虑,想想。(13)深:刻毒。(14)戮没:杀戮和没收。(15)顾:不过,只是,表轻微转折;耳:罢了。P19(1)为之奈何:怎样对付这件事。奈何,如何,怎样。(2)善:好好地。(3)把:握,抓住。(4)揕:刺。(5)见:被;陵:侵犯,欺侮。(6)偏袒:袒露一臂膀。古今异义词,现在指袒护双方中的一方。(7)拊心:搥胸,形容非常痛心。(9)函:匣子,名词作状语,用匣子。(12)濡:浸湿、沾湿。(13)忤视:正眼看,忤,逆,意思是迎着目光看。(14)为:做。(15)欲与俱:欲与(之)俱(16)迟:嫌…迟缓,认为…迟缓,形容词意动用法。(17)反:通“返”;竖子:对人的蔑称。(18)不测:难以预料,表示凶险。(19)请:请允许我,表示客气;辞决:辞别,告别。(20)既祖,取道:祭过路神,就要上路。祖: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jiàn行和送别。(22)宫商角徵羽:五音;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指“七音”;变徵,声调悲凉。(23)慷慨羽声:声调激愤的羽声。(24)瞋目:发怒时之坚决瞪大眼睛的样子。(25)终已不顾:始终不曾回头,形容意志坚决。(26)持:拿;币:礼品。(27)遗:wèi赠送;中庶子:官职。(28)振怖:惧怕。振,通“震”。(29)比:并,列。(30)给:供。(32)使使:派遣使者。第一个是动词派遣,第二个是名词,使者。(33)唯:希望。P20(1)奉:两手捧着。(2)以:按照;次:先后顺序。(3)陛:殿前的台阶。(4)顾:回头看。(5)少:稍微;假借:宽容、原谅。(6)毕使:完成使命。(7)发:打开。(8)引:身子向上起;绝:断。(9)操:握住;室:剑鞘。(10)剑坚:剑插得紧。(11)还:通“环”,绕。(12)卒:通“猝”,突然;意:料到;度:常态。(13)尺兵:指各种兵器。(14)郎中:官职。(16)提:掷击。(18)废:倒下。(19)引:举起。(20)被:受;创:伤。(21)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22)劫:强迫、威逼。公元前228年(秦王政19年),秦王政派其大将王翦攻赵,杀掉赵葱,遂克邯郸,虏赵王迁。王翦随即奉命率兵驻扎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准备向燕国进攻。燕国这时处于朝不保夕、危如累卵的困难境地。事实是:“燕弱小,数困于兵,今举国不足以当秦。”。燕太子丹这时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在秦军压境的危急时刻,不得不采取派人行刺这种恐怖政策。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六年。当时,秦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灭赵是公元前222年),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当初,燕王为了结好于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或者刺杀秦王赢政,使秦“内有大乱”,“君臣相疑”,然后联合诸侯共同破秦。荆轲刺秦王失败之后,秦大举攻燕,于公元前226年破燕,公元前222年灭燕。课文结构: 1、准备。(1--6) 2、诀别。(7--9) 3、刺秦。(10--18)(1)简介背景。(1-2) (2)准备“信物”。(3-4) (3)准备武器。(5)(4)配备助手。(6)(1)、怒叱太子。(7--8) (2)、易水悲歌。(9)(1)、计见秦王。(10--11) (2)、勇刺秦王。(12--17) (3)、壮志未酬。(18)通假字①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②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返回)③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惧怕)④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⑤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⑥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⑦请辞决矣(“决”通“诀”,诀别)⑧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出现)一词多义①军队(进兵北略地秦兵旦暮渡易水不敢兴兵以拒大王)②士兵(不及召下兵)③兵器、武器(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兵:
《荆轲刺秦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