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应用
甘肃省庆城县教育局吕治锋
摘要:本文运用母语迁移理论论述了母语迁移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表明可以利用母语迁移来促进教学,并对母语迁移在句法教学中的应用作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对比分析正迁移负迁移母语句法教学
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学生出现汉语式英语的错误。我们会很自然地指出他们是受到母语迁移的影响。尽管现代语言学、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母语并不是干扰外语学习唯一或主要的因素,但对于已经掌握了某一语言知识的基本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中学生来说,其外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学习必然会受到母语语音、词汇和语法知识的影响。因而恰当运用母语迁移理论,对比分析母语和英语语言系统的异同在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明显的辅助作用。
一、母语迁移理论
语言迁移理论(Language Trasfer Theory)是对比分析的心理学基础之一,是研究语言迁移现象的理论。而所谓语言迁移则是指一种语言的学习对另一种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本文将主要讨论母语迁移的影响。根据桑代克的共同元素迁移说,母语对外语学习起干扰作用和阻碍外语习惯形成的迁移叫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母语对外语学习起促进作用和有利于外语学习习惯形成的迁移叫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负迁移是指一套母语的习惯模式和规则等对外语学习的干扰。在学习英语中,学生常会用母语的习惯模式和规则去套用英语,从而产生不符合英语表达的习惯模式和规则。正迁移则是指一套母语的习惯模式和规则能促进外语的学习,有利于外语语言习惯模式和规则的迁移。由此可见,在外语学习中,母语迁移的影响是不可能完全摆脱的。对比分析,假说指出了语言迁移现象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比较母语与目的语来预测第二语言学习中容易犯的错误和出现的困难。后来Kelleman在语言迁移中应用了标记理论。他认为无标记的成份在迁移的过程中会逐渐停止。同时,Zobl 等人认为无标记成份易迁移,有标记成份不易迁移。无标记成份易迁移现象存在于语言的不同层次和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的第二语言学理论也帮助人们对语言迁移现象取得了更深刻的了解。并且解释了一些原来用传统的对比分析无法解释的现象。
二、常见的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现象
在英语学习中,母语迁移影响着语音、词汇、语法及语篇等各个方面。研究中,母语迁移对二语学习的负面影响,即负迁移是研究的热点。易金兰(2003)指出了三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语音负迁移,语法与句法负迁移,以及语用负迁移。语音负迁移是指发生在语音层面上的负迁移,多发生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语法及句法负迁移则发生在初级和中级阶段,语言本身的差异如词序、句子结构、语言标记性的差异等,都会导致这一层面的差异。例如,由于英语是有标记的语言,而汉语是无标记语言,因此,中国学生很容易在英语的名词代词的数和格,动词第三人称单数的使用上犯错误。语用负迁移则是发生在交际层面的迁移,主要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如在不同文化间的问候,自谦,答谢等的语言交际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目的语国家文化习俗的语用现象。
三、母语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运用
正如上文关于母语迁移现象所示,在中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很多教师及学者认为汉语
母语迁移在中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应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