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心唤醒爱心,以爱心滋润童心======================================================================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一个受学生爱戴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充满爱心的人。只有童心能够唤醒爱心,只有爱心能够滋润童心。从古代孔子的“爱心,能勿劳乎?忠之,能勿诲乎?”到夏丐尊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罗素的“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到苏霍姆林斯基的“我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教育思想有所不同,教育风格各有千秋,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爱的教育”。“爱的教育”应该建立在“平等、理解、宽容”的基础上,离开了“爱”,一切的成功教育都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一、平等待生获得尊严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感情,这种感情,不是装模作样的“平易近人”,不是为了所谓的“亲切教育”而“强颜欢笑”,也不是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感情恩赐”,甚至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感情投资”,而应是朋友般平等而真诚的感情。有些教师总喜欢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高深莫测”“凛然不可侵犯”的“派头”,从中体验着自己作为人师的尊严。其实,这不是尊严,只是威严,真正的尊严是令学生由衷地敬重而非诚惶诚恐的敬畏。师生在人格上应该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老师犯错和学生“同罪”。师生年龄有差别,知识有差别,身份有差别,人格无差别! ――储昌楼本校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乱扔果皮纸屑,曾有学生不解地问我:“为什么我们不可以乱扔果皮纸屑,而我们的老师却可以随意地乱扔烟头呢?他们为什么不能象要求我们一样地要求自己呢?”看见了吧,孩子们的眼光是多么锐利和无畏啊!他们喜爱的老师应该具有“学生的心灵”——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当我们把自己高高在上的双眼真诚地移向学生童稚的脸蛋,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同喜同悲,同哭同笑时,学生就不仅把我们当做老师了。这时我们获得的尊严,就不仅仅是教师的尊严,更有朋友的尊严,同志的尊严,兄长的尊严,父亲的尊严。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我每天上新课的第一句不是“今天我要上的是第*课”,而是“今天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好不好?”无形中学生就会觉得老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人师,而是他们学习上的伙伴,这样就很容易地消除了学生的紧张心理,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课堂上偶有板书书写错误被学生指出时我会诚恳地向学生道声谢谢,由衷地表扬他们眼睛的犀利,他们会因为老师的一句真诚的表扬而更加用心地去寻找“错误”;遇到自己不认识的字,我便坦言:“对不起,我也不认识这个字,让我们一起来查查字典,好吗?”孩子们有着天使般纯洁善良的本性,他们不会因为老师的一次“不知”而否认你的教学,恰巧是你的“坦白”,让学生于瞬间感悟到老师的“人性”,老师不是“神”,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和他们一样,也会有“不知道”的时候,师生的心灵贴得更近了。当作为教师的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由此我们可
以童心唤醒爱心,以爱心滋润童心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