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诗歌鉴赏讲座.ppt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鉴赏作品的语言(炼字篇)苏东坡有个聪明的妹妹苏小妹。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诗眼。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东坡哑然。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吟诵玩味之后,不禁叫绝。“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着一此字,满句生辉。一个“舞”字,一个“隐”字,动、静结合,把“轻风”与“细柳”、“淡月”与“梅花”之间的关系,描绘得颇为生动、形象而富有诗意。然而,苏小妹对此仍不满意。 扶”也是动态的,但较之“舞”,更有形体感,使无形的风人格化了;“失”也是静态的,但较之“隐”更具有月下景象的朦胧美,更有意境的真实感。确实朴实,而毫无夸饰,但又能最恰如其分地描绘出“轻风”、“淡月”下的“细柳”和“梅花”的淡雅和秀丽,因而,也就可以说较之苏轼所嵌各词来说,是更为恰当的语词了。从逻辑的角度说,也就是适应诗句所描绘的具体意境,其概念的运用更为准确了。(一)如何解答炼字型试题?(专题)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以为这首词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课堂练习答案:1、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雨后花儿飘零的景象。2、烘托出了孤独、忧伤的氛围。3、表现了作者感时伤景的悲愁心境。炼字举例: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题目: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4分)例文:同意(要点):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不同意:我并不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李诗浪漫而富有想象力,运用夸张,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景色,但徐诗也并非全恶。“雷奔入江不暂息。千古长如白练飞”也很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瀑布的质感,从听觉,视觉角度切入,气势壮阔。虽整体形象不如李诗那样富于想象,但仍有可取之处。所以评价一首诗歌不能先入为主,要客观公正。

诗歌鉴赏讲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镜花流水
  • 文件大小249 KB
  • 时间2019-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