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1908-1979),原名周绍仪,湖南益阳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短篇小说集《禾场上》等。《暴风骤雨》是周立波最优秀的作品,也是中国现代农村题材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巨制。小说分上下两卷,1948年12月由东北书店出版,后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金三等奖。第一部写的是1946年当中央“五四指示”下达后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前,哈尔滨附近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庄,在工作队领导下,斗垮恶霸地主韩老六,打退土匪进攻的故事。第二部写的是1947年10月《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后土改运动进一步深入的斗争。作品从工作队进村发动群众斗争恶霸地主开始,写到分土地、挖浮财、起枪支、打土匪,直到最后农民为了保卫胜利果实踊跃支前参军为止,完整地描绘了东北地区土地革命的全过程。这部小说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是:几千年受着封建主义残酷压迫的农民,终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起来,都垮了地主阶级,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使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广大农村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人。《暴风骤雨》曾荣获1951年度斯大林文学奖三等奖。农民精神面貌的变化,还表现在老田头、老孙头、刘德山、白玉山等一系列人物身上。他们不同程度地克服了自己的缺点,转变成为有觉悟的农民。小说故事线索清晰,人物行动性强,情节紧张,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地方色彩,风格粗犷质朴,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缺点是:第一,二部之间有脱节之感,结构有点松散;在语言上,方言土语应用过多;人物形象方面,赵玉林等向个先进农民,不如老孙头一类形象那么丰满和富于个性特征。《暴风骤雨》的思想主题和艺术特色。答:《暴风骤雨》以东北地区松花江畔一个叫元茂屯的村庄为生活背景,充分展现了土改运动中残酷激烈的阶级冲突,真实而完整地反映了东北土改运动的全过程,歌颂了农民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性斗争中推翻几千年封建地主剥削制度的伟大胜利,以及农民由奴隶变成历史主人的彻底觉醒,作品还以深刻细腻的现实主义笔触阐明了土改运动与解放战争即与中国人民真正走向彻底翻身的伟大斗争的密切关系。作品最突出的思想意义是写出了贫苦农民在土改斗争中的觉醒和成长,也写出以老孙头为代表的部分农民在土改中的瞻前顾后以及思想觉悟的逐渐提高,作品通过土改工作队长萧祥等人的形象,热情歌颂了党在土改运动中的领导作用以及党的政策的无比威力。在艺术上,《暴风骤雨》以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相结合的笔调,写出了鲜明的时代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小说线索清晰,节奏明快,情节连贯。作家既倾注了满腔激情以强化主题,又善于选取突出的典型事件和富有特征的细节来真实细腻地展示人物性格。小说充分运用东北方言口语,体现出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特色和浓厚的生活气息。《暴风骤雨》以其鲜明的思想主题,丰富的生活内涵和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奠定了周立波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暴风骤雨》中赵玉林的形象。答:《暴风骤雨》中的赵玉林苦大仇深,具有坚毅顽强的性格和勇于斗争的精神,所以他最先站出来与地主斗争,最后成为土改斗争中农民的带头人并为自己奋斗的事业英勇献身。赵玉林形象的典型性在于,他代表了那些普通农民是如何在党的教育培养下,在实际斗争中迅速成长为无产阶级先进战士的。1、简
516暴风骤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