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0342070120071447裴晓苏物联网(ofthings,简称IOT)——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里的“物”要满足以下条件才能够被纳入“物联网”的范围:(1)要有相应信息的接收器;(2)要有数据传输通路;(3)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4)要有CPU;(5)要有操作系统;(6)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7)要有数据发送器;(8)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9)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物联网的概念还有两层意思:第一,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虽然目前国内外对物联网也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定义,但从物联网本质上看,物联网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种聚合性应用与技术提升,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使人与物智慧对话,创造一个智慧的世界。因为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几乎涉及到了信息技术的方方面面,是一种聚合性、系统性的创新应用与发展,也因此才被称为是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性创新。物联网的本质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互联网特征,即对需要联网的物一定要能够实现互联互通的互联网络;二是识别与通信特征,即纳入物联网的“物”一定要具备自动识别与“物——物”通信(MtoM)的功能;三是智能化特征,即网络系统应具有自动化、自我反馈与智能控制的特点。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描述,在物联网时代,通过在各种各样的日常用品上嵌入一种短距离的移动收发器,人类在信息与通信世界里将获得一个新的沟通维度,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连接扩展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沟通连接。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刷、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因特网主动进行交换。射频识别技术(RFID)、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嵌入技术将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国际电信联盟于2005年的一份报告曾描绘了“物联网”时代的图景:当司机出现操作失误时汽车会自动报警;公文包会提醒主人忘带了什么东西;衣服会“告诉”洗衣机对颜色和水温的要求等等。对于一家物流公司的应用了物联网系统的货车,当装载超重时,汽车会自动告诉你超载了,超载了多少;当搬运人员卸货时,一只货物包装可能会大叫“你扔疼我了”;当司机在驾驶时和别人扯闲话,货车会装作老板的声音怒吼道“笨蛋,好好开车!”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能交通、环境保护、政府工作、公共安全、平安家居、智能消防、工业监测、老人护理、个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监测、食品溯源、敌情侦查和情报搜集等多个领域。其中,智能交通系统(ITS)是目前应用物联网技术使用比较成熟和广泛的领域之一。智能交通系统(ITS)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利用先进的通讯、计算机、自动控制、传感器技术,实现对交通的实时控制与指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被认为是ITS的关键子系统,是发展ITS的基础,成为交通智能化的前提。无论是交通控制还是交通违章管理系统,都涉及交通动态信息的采集,交通动态信息采集也就成为交通智能化的首要任务。而物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交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