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读了周先生的随感集《把心安顿好》,这是一本周先生思考价值观的书,众所周知价值观的影响力是很大的,对于人是生活的态度,对于先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为我们分析了我们当今社会的价值观问题。
周先生在书里提到了现今很流行的养生,人们没别的事可以关心了,就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养生上,保养药品、书籍等大受青睐,关心自己的身体本身没有任何问题,但过度地关心就显得有点儿病态了,对任何小事都紧张兮兮的,人生的乐趣也就少了。周先生认为,最好的养生方法其实是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只有自己的心态放好了,用心去感受生活,才是真正的养生。有人会问,怎么样才能把心态调整好?其实非常简单,每天都跟着自己的心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懂得协调自己的生活,用心地去享受生活。把焦点集中在一个点上是一定会出问题的,放宽心,过的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要有一颗平常心,时刻记着自己是空手来到这里也将空手离开的,虚名浮利都是过眼云烟。常常会有人说那些爱才之人、求名之人如何如何,但是我认为追求功名利禄其实是每个人的自由,每个人都是来这个社会上体验生活的,只要他活着开心,没有危害到别人怎么不行呢?当然,他们得牢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你可以爱财,但必须用光明正大的手段。每个人活的方式都不同,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有人觉得每天可以去周游列国会让他兴奋不已,有人觉得为人民服务会让他价值提高,但其实,只要过的开心那便足够了。
有人会说,人怎么可能每天都开心?又回到刚才养生的问题上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的确,人不可能每天都过着自己计划中的美好日子,就算有,过多了,不也令人烦闷吗?有七个颜色的才叫彩虹,有喜怒哀乐的才是人生。我们是来体验生活的,开心,我享受过了,很美好;难过,我也品尝过了,很苦涩;
……我会说,我的人生是丰满的,我享受了生命的过程,我在这个世界上很认真地活过。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是很多当代人的想法,这也是当代教育的一大问题。周先生认为,把孩子寄托于以后“长大成人”是一个非常荒谬的提法。首先这忽略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就像一件事过于追求结果而太过于目标导向。孩子是社会存在的一个本体,不能将养育孩子当作你人生的一个项目,要计划、要实施、要调整、要总结,这些都忽略了孩子本身的存在性,他有自己的人生,我们要做的是教他怎么在这个社会上生存,让他在这个社会上开心地活着,让他自己去感悟这个社会,最后用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方式去生活。
和大多数人一样,我认为家庭教育重要过于任何其他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小孩人生价值观的起点,很多人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的确,有什么样价值观的父母当然以他的言传身教养育出什么样的子女。那些要求子女参加一堆
把心安顿好观后感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