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康同薇
维新派领袖康有为大女儿康同薇1897年在澳门《知新报》上发表了两篇论说,又担任日中翻译的工作。翌年。她成为中国第一份妇女报纸《女学报》的主笔。本文澄清了中国第一位女报人是康同薇,并非《无锡白话报》的裘毓芳;中国第一份妇女报是1898年创办的《女学报》,并非1899年陈撷芬创办的《女报》。
中国女报人和妇女报的出现是清末维新运动的副产品,因为维新派一直宣传男女平权的思想。这种理念于1897年的上海转化为行动,即上海的妇女运动,催生了上海的女学会、女学堂和《女学报》。本文在叙述康同薇办报工作时使用“女报人”一词,而并非西方习惯使用的新闻工作者(journalist),是因为“女报人”比较符合当年的媒介环境。在1897年的中国,报纸是惟一的大众媒介。本文先为女报人作界定,再比较前辈学者的观点,然后补充近年一些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和第一份妇女报的身份。
出现女报人的背景
中国近代报业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宗教报纸;外国人办的商业报纸;由士绅创办,为政治服务的维新派报纸。继乙未三报之后,康、梁联同汪康年等人在上海创办维新运动的先锋刊物《时务报》,从而推动全国各地第一次大办报的高潮。1897年2月在澳门创刊的《知新报》和翌年7月在上海创办的《女学报》均是这个办报高潮中的产物。
由于近代中文报纸的发展经过宗教报、商业报和政论报三个阶段,其主事人自然多是新教的传教士、贸易公司的买办和中国传统士人,例如《察世俗》的米怜、Canton Register的James Matheson和《知新报》的徐勤。男性主导办报完全是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导致的。所以在1897年之前,中国女性一直没有机会参与报刊的工作。
有关第一位女报人的说法
戈公振1927年在《中国报学史》中指裘毓芳是第一位女报人,“我国报界之有女子,当以裘女士为第一人矣。”。在注释中他指裘毓芳是最早的,接着的是陈撷芬女士和胡彬夏女士。至于第一份妇女报,则是由《苏报》主人陈范之女陈撷芬在光绪二十八年创办的《女报》。
到了1933年,Britton Roswell SI RoswellSessomsl 在《The Chinese Periodicals Press1800-1912》介绍1898年5月参与创办《无锡白话报》的裘毓芳是第一位女报人,但指出该报并不是专为女性服务的。该书又指1902年陈撷芬所创办的《女报》是中国第一份专为女性而办的报纸。Britton Roswell S的两个观点完全是取自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两人均误以为陈撷芬的《女报》是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创办,其实《女报》是在1899年创办的,至1902年才易名为《女学报》。早期的新闻史学者将戊戌年的《女学报》与《女报》,以及四年后的《女学报》混为一谈,导致有关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和第一份妇女报的错误观点延续了几十年。
新闻史学家方汉奇1987年在《中者》上发表文章《近代中国的女新闻工作者》,纠正有关第一份妇女报的错误,肯定《女学报》“第一
”的身份:“这份报纸是中国第一个妇女团体女学会的机关报,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由妇女主办以妇女为对象的专业报纸。它所刊载的文章,宣传了兴女学,禁缠足等主张,和《无锡白话报》一样,都是维新派的舆论阵地。”
到了20
中国第一位女报人康同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