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五岳五镇之西镇吴山之祭宝鸡杨斌 鸣凤冈边路,秋风动夕岚。层云依绝壁,独鸟下空潭。畴昔经行惯,重来委曲谙。试寻遗墨在,投策访僧龛。 这是宋人李复吟咏的一首《自吴岳归》的诗,对宝鸡的吴山作了触景生情的描绘。吴山,是西秦人民景仰之山!吴山,也是历代帝王敬畏之山!这里,承受过历代群众的膜拜,也品享过累朝皇家的香火。 但在近现代,很多人包括宝鸡人都不怎么知道吴山。大家只知宝鸡有著名的太白山,有天台山,有鸡峰山,更有秦岭!知道吴山的人寥寥。但从史料上看,在清以前宝鸡的吴山,却是名响天下,誉满神州!在当时中国的西部,华山是第一山,吴山即为第二山,而且时间长达两千多年不衰! 中国取名“吴山”的地方可能有多个,但能称之为“吴阳”、“吴岳”、“西镇吴山”的却只有在宝鸡汧水之畔的吴山!从方位上讲,【夏本纪·地理志】载得明确:吴山在汧县西,古文以为岍山。”“自华以西,名山七,名川四。曰华山,.......岳山,......岐山,......吴岳。《集解》徐广曰:‘在汧也。’《索隐》徐广云在汧。...... 【明史·地理志三·陕西条】说得更清楚:陇州......西北有陇山,上有关曰陇关,亦曰大震关,一名故关,又西有小陇山,一名关山。又西南有岍山,汧水出焉。南有吴山,即吴岳,古文以为岍山。 历史上行政区划时有变动,吴山曾分别属于陇州、汧源县等,在现代的解放初,吴山所在的县功、新街还属陇县,当然吴山也就在陇县,后来才先后划归宝鸡市、宝鸡县,当然现在吴山又属市区辖境了。 中国的很多山川,在历史文献上要列个名都是很不容易的,更不用说作为“国典”经常提到、用到。而吴山却是在国家的大典,朝庭的史册中屡屡露面。这在中国西部的大山中,除过华山,恐怕是无出其右的了! 吴山最早在历史典籍中出现,当属春秋的秦灵公时期,距今约2400多年。其先,秦襄公七年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得以岐之西地方封给,秦正式成为东周诸侯。襄公于是作西畤以祭白帝。其时当为公元前771年。到秦文公四年于岐西的鄜地作邑,十年并作鄜畤。秦文公十六年彻底占有了岐以西之地,建了汧、陈仓、平阳、雍等城邑,此后历23公,380多年,一直建都于宝鸡地方。也在这里始终进行祭祀天帝的活动,这在其他诸侯都是少有的。因为祭天,这是周天子的专权,诸侯是不能僭越的! 而秦公们,却反复的做这事情,反正当时也“礼崩乐坏”了,也没有遇到强有力的干涉!于是,在作鄜畤后八十四年,秦宣公作密畤,再其后“秦灵公于吴阳作上畤祭黄帝,作下畤以祭炎帝。”炎帝黄帝是天下共同的祖先,对不起,我这里先设坛祭祀了!“吴阳”,就是吴山的南面。“畤”是什么?就是祭祀皇天上帝的祭坛和神庙。古代的解释就是“畤者神灵之所止”。“祭如在,祭神如神在”! 而“祭”在古代是很大的一件事。古人向来认为:“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在相信“权由天授”、“命由天定”的时代,与上天的沟通就是“祭祀”!“祭祀”就是向上天汇报,得到上天的承认,从而合理合法地进行其统治活动。所以相应在那里设祭,也是有严格选择的,而被选上又是很荣耀的。 到汉武帝时,宝鸡一带包括吴阳,很是热闹了一番。因为武帝亲自到这里来开展祭祀活动。【孝武本纪】上有记载: 明年,上初至雍,郊见五畤。(《括地志》云:‘汉五帝畤在岐州雍县南。孟康云:畤者神灵之所止。’按:五畤者鄜畤、密畤、吴阳畤、北畤。先是文公作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
古代五岳五镇之西镇吴山之祭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