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曲靖爨文化的起源与来历.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爨文化是什么呢?就历史来讲,爨文化是中国历史自西晋(公元270年)经南北朝到唐天宝十三年(公元755年),近五百年间爨氏统治云南(包括今贵州、四川的一部分)时所造就的文明。爨氏自中原南下,到三国以后,管理了南中广大疆域。宁州在曲靖的建立,形成了爨氏一统南中的局面。曲靖这块夷蛮之地成为一个文化多重交汇的重要地带,成为一个文化大碰撞的特殊区域。爨氏在三国时跻身大姓之列,世袭晋宁、建宁二州刺史,实际上是一个军政合一的封建领主割据政权。在其统治期间,由于中原王朝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的战乱中,对地处边疆的“南中”基本上失去控制,爨氏即乘之采取“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实际上形成“开门诸侯,闭门天子”的闭关锁国局面。“南中”战乱较少,社会相对稳定,经济也较为发展,出现了“爨宝子碑”文中描述的“山岳吐金”,“物物得所”,“邑落相望,牛马成群”的繁荣景象。内地汉民为躲避战乱不断迁入迁出,从另一个侧面促进了爨地文化的发展。南中的土著文化与中原的楚文化、巴蜀文化不断碰撞,逐渐融会贯通,浑为一体,形成“爨文化”。此时,爨地的经济文化与中原内地已相当接近,据《新纂云南通志》记载“其地沃壤,多是汉人,既饶宝物,又多名马”,“爨龙颜碑”文中也描述“独步南境,卓尔不群”。从出土的大量文物看,曲靖早在汉代就有发达的稻作文明,东汉以后已普遍使用铁器,绝非原始部落氏民“刀耕火种”的天下,而是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各种民族大杂居的富庶之域。可以说,爨文化是中原汉文化与“南中”本土文化(世居少数民族文化)大碰撞大融合后开出的一朵独具特色的奇葩。正如五百年后,蒙古人踏碎精美的宋词,日耳曼人烧毁辉煌的罗马宫殿一样,“南诏灭爨”也将曾经璀璨的爨文化“烟烬灰灭”。千年之后,每次注目出土于曲靖的“二爨碑”这一历史证物时,仍能感受到中华文明的同根同源。遗憾的是,由于几次种族大迁徙以及无数次的战乱,加之宋太祖“玉斧一挥”(云南成了化外之邦),导致爨氏独领“南中”那个时代的文化遗产不断毁灭殆尽,几无留存。在幸存的“二爨碑”中,仅可略略窥见当时社会的影子。爨氏统治南中时期,由于种种原因,不但其历史资料、官方文献保存下来的很少,就连民间文物、遗迹、野史保存下来的也很稀缺。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原动荡不安,内地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中央王朝,国家处于分裂状况;二是爨氏统治区距离中央政府遥远,山川险峻,道路艰难,爨氏凭据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得以闭关自守,中央政府也无力顾及于此,以致史籍缺遗;三是南诏灭爨后,紧接着又来了个种族大迁徙,正如樊绰《蛮书》所载:“自曲靖州、石城、升麻川、昆川南北至龙和城以东,荡然荒矣。”这种“扫地出门”的结果,致使爨氏统治区遭遇毁灭性灾难。时至今日,就爨氏统治的中心区曲靖,地上地下的古迹发现甚少,除“二爨碑”外,其它史料多湮没奇缺。从文化思想的角度看,“二爨碑”的外形制作、碑文、书法与中原汉文化应该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与当时社会(东晋)“盛行老庄”的风尚也相一致。“爨宝子碑”文中“至人无想,相忘江湖”的思想与晋人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人生理念十分吻合。碑文中赞誉爨宝子“少禀环伟之质,长挺高邈之操,通旷清格”,“发自天然,冰洁简静”的句子与晋人注重人品风度、崇尚旷远清奇的审美倾向相吻合。一千多年前晋人崇尚的天然、简约与通达,与今人倡导的和谐社会是多么地相似,如出

曲靖爨文化的起源与来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072510724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9-02-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