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日月五星,谓之七政;天地与人,谓之三才。日为众阳之宗,月乃太阴之象。虹名螮蝀,乃天地之淫气;月里蟾蜍,是月魄之精光。风欲起而石燕飞,天将雨而商羊舞。旋风名为羊角,闪电号曰雷鞭。青女乃霜之神,素娥即月之号。雷部至捷之鬼曰律令,雷部推车之女曰阿香。云师系是丰隆,雪神乃是滕六。欻火、谢仙,俱掌雷火;飞廉、箕伯,悉是风神。列缺乃电之神,望舒是月之御。甘霖、甘澍,俱指时雨;玄穹、彼苍,悉称上天。雪花飞六出,先兆丰年;日上已三竿,乃云时晏。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恩深者,如雨露之恩。参商二星,其出没不相见;牛女两宿,惟七夕一相逢。后羿妻,奔月宫而为嫦娥;傅说死,其精神托于箕尾。披星戴月,谓早夜之奔驰;沐雨栉风,谓风尘之劳苦。事非有意,譬如云出无心;恩可遍施,乃曰阳春有脚。馈物致敬,曰敢效献曝之忱;托人转移,曰全赖回天之力。感救死之恩,曰再造;诵再生之德,曰二天。势易尽者若冰山,事相悬者如天壤。晨星谓贤人寥落,雷同谓言语相符。心多过虑,何异杞人忧天;事不量力,不殊夸父追日。如夏日之可畏,是谓赵盾;如冬日之可爱,是谓赵衰。齐妇含冤,三年不雨;邹衍下狱,六月飞霜。父仇不共戴天,子道须当爱日。盛世黎民,嬉游于光天化日之下;太平天子,上召夫景星庆云之祥。夏时大禹在位,上天雨金;《春秋》《孝经》既成,赤虹化玉。箕好风,毕好雨,比庶人愿欲不同;风从虎,云从龙,比君臣会合不偶。雨旸时若,系是休征;天地交泰,斯称盛世。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意思是混沌的宇宙,元气一经开辟,天地阴阳便有了定位。清清之气变成了天,重浊之气就凝固成了地。 “乾坤”二字最初见于《易经》。《易经》上讲:乾为天,坤为地。在西方的哲学中,有一个创世主,叫上帝。是他创造了宇宙世界。然后亚当与夏娃因为偷吃了乔布斯的苹果(正好咬了一口),于是他们就生了无数的孩子,才有了人类的繁衍。 在中国的哲学中,开天辟地的是盘古。据说,很久以前没有天地之分,整个宇宙混沌一团,它没有上下左右,也不分东南西北,样子好像一个浑圆的鸡蛋。有个巨人盘睡大约有一万八千年之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漆黑,于是就用手掌把宇宙劈开了,沉寂千万年的混沌黑暗被搅动后,其中又轻又清的东西慢慢上升变成了天空,厚重混浊的东西则慢慢下降变成了大地。从此,宇宙间就有了天地之分。盘古出世后,头顶天,脚踏地,挺立在天地之间。以后,天每日增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又经过一万八千年,天高得不能再高,地深得不能再深,盘古自己也变成了九万里长的顶天立地的巨人。这就是盘古开天的典故。 那么盘古因何得名?我们学经典,有些细节不能一带而过。盘的最早意思是:屈曲、交错。小孩子在母体里盘腿、曲身、交错,就是这个“盘”字。因为盘得太古久,所以叫盘古。 当然,神话是神话,中国人善于比喻,会把一些抽象的东西用比拟的故事,说给通俗的人听。那“盘古'更深入的理解是什么呢?刚才讲到,盘就是屈曲交错。我们再来看八卦里的阴阳鱼,这个阴阳鱼盘旋交错的样子就是盘的样子。所以,我们不要简单地以为盘古就是一个人,或是一个具体的神。其实,字是一种状态,一种初始的能量,这个能量由正负、阴阳组成。这种正负阴阳的能量、状态太抽象,讲给普通人接受不了,于是聪明的先人就起了个名字——盘古。 盘古之正负难分、阴阳难解之时,就是混沌。由此,我们也可以说盘古就是混沌。盘在一起难解难分,就是混沌不是馄饨。后来,盘古盘得太久了,就伸伸胳膊伸伸腿,就不盘了不混沌了,于是阴阳、正负分开了,就有了天地、乾坤。《易经》上讲:乾为天,坤为地。从以上概括来讲,天地、阴阳、正负、乾坤、上下,是一个意思。 总结一下,盘古着就是混沌,不盘了就乾坤分明、天地始开了。这是我们中国人对于天地产生的认知。【原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 这两句话,笼统来说,是讲天地宇宙如何形成的。话扯远一点:在《千字文》中头一句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在《笠翁对律》中,开头也是“天对地”。 对于天的认识,至少有三个层次: 一是指大气层,也就是我们白天肉眼能看到的蓝天白云的天。 二是指大气层以外的天,泛指宇宙。也就是我们在晚上看到的布满星星的天,还有很远很远看不到的天。 以上两层意思,是自然物理之“天”,是形而下的“天”,是科学上、理论上可以认知的天。 第三层意思是指形而上的天,我们通常说“老天啊,上苍啊,保佑我吧!”,就是指这个天,这个天,说他是上帝也可以,说他是佛菩萨也可以。在蒙学读物中,把天排在首位,是很讲究的。作为地球上唯一具有自我意识的物种——人,自诞生以来,不管是通过科学的形式,而是通过宗教的形式、哲学的形式,都在追问:宇宙世界是怎么来的
幼学琼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