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董卓故事的来源是《三国演义》第四回:废少帝陈留充位,谋董卓孟德献刀。董卓提兵进京后,实际上控制了朝廷的权力。董卓胡作非为,引起了朝廷上下对他的痛恨。许多人都想设计除掉董卓,可是,苦于无计。唯有曹操想出一条计来:曹操先极力地讨好董卓,得到了董卓的信任。然后,向司徒王允借得宝刀一口,准备到相府里刺杀董卓。曹操“佩刀”直入相府,可见董卓对曹操的信任程度。董卓对于曹操完全没有防备之心。曹操进来时,董卓坐在床上,吕布站在他的身边。后来,董卓要吕布去为曹操挑一匹从西凉进来的好马,也可见董卓对于曹操的喜爱程度。吕布出去后,曹操心想时机已到。但又惧怕董卓的力气太大,不敢下手。哪知过了一会儿,董卓因为太胖,不能久坐。董卓于是卧在床上,背对着曹操。曹操心想:大好的时机真的来了。于是,曹操拔出宝剑,正准备刺向董卓。董卓却从衣镜里面看到曹操拔刀,连忙问曹操:“你想干什么?”曹操于是连忙跪下,把刀举过头顶,对董卓说,我是来向丞相献宝刀的。可见,曹操还是非常机灵的,他的随机应变的本领真是很不一般。后来,曹操又借试马之机,一溜烟地跑出了京城。有人会问,董卓一睡着,曹操二话不说,拔起刀来,一刀下去,董卓不就死了吗?是不是曹操根本无心刺杀?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曹操想要跟董卓同归于尽,他也许真的会这么鲁莽,因为一刀刺下去,董卓一定会叫,吕布闻声跑来,曹操就跑不掉了。曹操不想这样,他想给自己留一条生路,将来可以做点事情。这也不能怪曹操,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中国人讲两难兼顾,但曹操这就是两相兼顾的做法。他想,等把董卓杀了,然后再喊有刺客,告诉吕布刺客的去向,让他去追,自己再从另一个方向跑出去,岂不两全其美?而且,董卓到底是真睡还是假睡,曹操也搞不清楚。所以,曹操先要非常仔细地观察,没想到竟把董卓惊醒,以致错失良机。幸亏曹操反应敏捷,他见董卓突然醒来,赶紧跪下说自己是来献宝刀的。这是他不得已之中唯一的脱身之计。败袁术袁术,字公路,袁绍的嫡弟。讨伐董卓时,袁术负责押送粮草。因妒才而不发给孙坚粮草,使得孙坚被华雄击败。但孙坚及时调整了军队,最终大败华雄。191年,袁术让孙坚去攻打刘表,孙坚从之,但最终孙坚被黄祖射死在襄阳城前。袁术就收养了孙坚的长子孙策,目的是为了得到玉玺。后来孙策用玉玺换来了兵马,一举平定江东。袁术得到玉玺后立即宣布称帝,曹操、刘备、吕布、孙策四路人马杀向寿春城,大败袁术。袁术逃往汝南,继续作皇帝。后来,在汝南实在是呆不下去了,袁术只得北上投奔庶兄袁绍。不想在半路途中被向曹操借兵的刘备击溃。逃到寿春后,袁术找人要蜂蜜,却又找不到,袁术大叫道:“袁术至于如此吗?”遂吐血身亡。袁术称帝,命韩胤依婚约去迎娶吕布的女儿。却闻布已将韩胤解赴许都,为曹操所斩,乃大怒;遂拜张勋为大将军,统领大军二十余万,分七路征徐州:第一路大将张勋居中,第二路上将桥蕤居左,第三路上将陈纪居右,第四路副将雷薄居左,第五路副将陈兰居右,第六路降将韩暹居左,第七路降将杨奉居右。各领部下健将,克日起行。命兖州刺史金尚为太尉,监运七路钱粮。尚不从,术杀之。以纪灵为七路都救应使。术自引军三万,使李丰、梁刚、乐就为催进使,接应七路之兵。但是袁术军却被吕布打得大败,于是袁术向孙策借兵。孙策不但不予借兵,还修书曹操要共讨袁术。曹操令曹仁守许都,其余皆从征:马步兵十七万,粮食辎重千余车。一面先发人会合孙策与刘备、吕布。一
曹操主要事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