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表.doc


文档分类:论文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表十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表(消费习俗)种类:饮食编号:11—112-0211-01-005项目名称正月十四吃“丫头羹”讲述者姓名夏炳章性别男出生年月1934民族汉族讲述语言镇海方言文化程度高中健康状况一般详细住址镇海苗圃路101号404室电话0574-86272504习俗沿革(流传区域、事项发生原因及作用)每逢正月十四,镇海家家户户都有个特殊的消费习俗:烧一锅“丫头羹”全家每人喝上一大碗,有的还送左邻右舍,以庆贺新年合家快乐。根据镇海民间流传的说法,这种介好吃的东西最早是个丫头煮出来的。据说,唐朝时光,有个外地的女子,卖身在镇海一户薛姓大户人家,薛家二兄弟均在朝为官。有一年兄弟俩春节回家,恰逢正月十四,全镇各家各户都挂灯结彩。于是薛家全家老少都上街观灯,只留丫环管家看门。丫头遵照主人吩咐,边干些杂活,边等主人看灯回来。谁晓得这年的灯特别盛,主人家一直看到三更还没回来。那丫头从腊月忙到今天身子疲倦,肚子饥饿,但又不敢睡下,真想吃点东西来解饥提神。可主人家的一菜一饭,盆盆碗碗他们临出门时都曾一一清点过目,是不能随便乱动的。不吃吧,现在正是寒月严冬,咋熬到天亮呢?丫头在厨房里找了起来。桌上有主人“祭神”时用过的十几盘果品。她想,这些供品个数多,我如取它几个吃吃,主人是难以发觉的。于是她在红枣、黑枣、胡桃、金柑、印糕、红枣等八种果品批盘里各拿出几个,有皮的去皮,有核的去核,无皮无核的切成小块,撒些桂花放些糖,加点山粉拌浆,一起放进锅里煮了起来。不料,刚刚烧熟,主人回来了,问她:“你在烧啥?”丫头说:“煮些点心。”“啊?!”主人光火了,“好大胆,竟敢背着主人偷煮东西吃,那还了得!”丫头一见不妙,急忙转口说:“都后半夜了,我是为老爷你才烧的。”主人一听,才息了怒。因为他也正好感到肚饥呢!他上前揭开锅盖,见里面白花花、糊粘粘的,奇怪了,问,“这是啥点心?”丫头顺口答道:“八果羹。”主人从未听说过这种名堂。又问:“好吃么?”“当然好吃!”丫头说:“羹里有红枣、黑枣,吃了全家安好;还有桂圆、胡桃,吃了招财进宝;加上金柑、红蛋,吃了百病消散。”主人大喜,端起碗来就吃,觉得香气扑鼻,清甜鲜口,既解饥,又提神,啧啧啧连声赞好吃好吃:“可惜煮得太少了点。这样吧,你赶紧再煮些,让全家人都吃上一碗,侬么,也留点锅巴尝尝味道。”从此,年年正月十四上灯夜,这家就要丫头煮“八果羹”给主人作为观灯回来的点心。因为这羹是丫头煮出来的,所以,也叫吃“丫头羹”。后来,此习惯流传至整个镇海城关的老百姓家。于是每逢正月十四,镇海城关一带形成了家家户户以蕃

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282975922
  • 文件大小38 KB
  • 时间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