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莺莺传赏析.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琉璃易碎,人言易坠——关于《莺莺传》的叙事之我见《莺莺传》所描写的其实只是两个人的故事,两个恋爱的人后来分开的故事,没有太宏大的叙事,没有那些官腔的说教和露骨的批判。这样的故事,也是中国文人所津津乐道的。《莺莺传》的开头,交代说在贞元年间,有位张生,英俊潇洒意气风发。他八岁丧父,被兄弟欺凌,从小随着母亲投奔舅氏,生活贫困,母亲教她念书。这里可以浮现这样一个人物性格:幼年丧父的人,为达目的不惜代价不择手段,由于尝尽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他很敏感,由于家境贫寒,极端律己。我们知道这篇传奇是有虚构的成分,就如元稹在里边成了张君瑞。贞元十六年,那年元稹二十二岁,莺莺十七岁。他们的相聚可以算是古时的相亲饭局,吃饭的时候,郑氏让儿子、女儿出来拜会救命恩人。见面其中一句话很有意思:“张惊,为之礼。”张生看到莺莺那么漂亮,忙起来对她行礼。这个描写很传神,一般男子看到普通的女子,都淡淡的仿佛视若不见;惟独见到美女,眼睛一亮,慌忙起身行礼,态度谦恭。足见莺莺之美。张生想和她说话,但是莺莺理睬,好女孩一般都是很矜持的。思而不得,张生的思念就象潮水一样把他包围,所以他捉摸着要找个机会表白一下。于是他从莺莺的小伙伴,侍女红娘那边入手,红娘被张生吓了一跳,问了个问题:“你既然那么喜欢,何不凭借你对我们家的恩情向夫人正式提亲呢?”张生回答的话简直有点无耻了:总结起来就一句,相思成灾,急不可耐。但是也许张生妇女工作做的好,红娘还真的帮他。想来那时躲在深闺的大家闺秀并不知道外边文青的名声有多臭,结果一场悲剧上演了。亚里士多德《诗学》言道:“性格为悲剧六大要素之一。”毫无疑问,莺莺的性格决定了她的悲剧结局。在她的身上我们看到矜持和热情,顺从和叛逆,坚定和认命矛盾的结合在了一起。二月十五的晚上,文学青年元稹踏着美丽的月色,攀着墙边的杏花树翻过墙头投奔他的初恋去了。在红娘通报后,莺莺姑娘这才出现了。莺莺姑娘一身包裹严实,表情严肃,狠狠地训斥了他一顿,然后扬长而去。元大才子只好承认都是月亮惹的祸,那样的月色太美太温柔,于是绝望了。元稹没有写他失恋后寻死觅活,更不像他自己说的“索之于枯鱼之肆”。但是很吊诡的是三天后莺莺就自荐枕席了。唐贞元十六年二月十八日的夜晚,那一夜的经历对于元稹来说是如此的深刻,元稹在《会真诗》里清楚地描写了缠绵的经过。在晶莹的斜月下,天真善良的莺莺投奔了爱情,为了自己心爱的男子,为了梦想中的爱情,抛弃了一切,奉献了一切。那个时代,女子应允了一份爱情就等于一生一世,不会再有给你重来改过的机会。那是个严肃的时代,女子地位低下,虽然相对于其他朝代,唐朝的风气算是比较开明宽松,但是逾越礼制的爱情依然不容于世,和一个男子相恋,要么嫁给他,要么就是再也得不到幸福和爱情。红娘把枕头也带来了,在古时候,共同倚靠的枕头是充满暗示意味的情物,是在一起温柔缠绵的明证。“张生常诘郑氏之情,则曰:‘知不可奈何矣,因欲就成之。’”东窗总会事发,莺莺说她妈知道也没其他办法了,所以想促成我们的婚事。但是张生可能很害怕被一桩寒门的婚姻套牢,一听这话赶快跑路;于是借口“为了梦想中金碧辉煌的长安,满足一个男儿宏伟的心愿”,西下长安去了。或许她害怕自己会控制不住自己面对离别的悲伤,所以在张生将要走的第二天晚上,莺莺没有来。很能理解这女子的心思,明明想念你的,却不肯见面;明明想把你留下的,却早早地说出一路顺风的祝福。

莺莺传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乘风破浪
  • 文件大小16 KB
  • 时间2019-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