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案例教学查房地点:儿科一病区护办室教学对象:我科实习的护理本科生教学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为患儿提供更好、更全面的护理设计概要:1、病因及发病机制1分钟2、主要临床表现3分钟3、一般护理3分钟4、护理问题讨论15分钟一、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症又称川崎病。临床特点为急性发热,皮肤粘膜损害和淋巴结肿大。病因:不明,发病机制被认为是免疫系统的过度激活。基本病理改变为全身性血管炎,易侵犯冠状动脉,导致冠状动脉瘤和心肌梗死。二、主要临床表现及治疗主要临床表现:发热:呈稽留热或弛张热,持续1到数周,抗生素治疗无效。皮疹:一般于发热5日内出现,呈向心性和多形性,最常见为荨麻疹样皮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无水疱或结痂。皮疹多见于躯干和四肢,1周左右消退。约10%有肛周脱屑。粘膜表现:双眼结膜充血,常持续于整个发热期,口唇干燥、潮红、皲裂、出血和结痂。是本病非常重要的体征,亦常见杨梅舌、口腔及咽部粘膜弥漫性充血发红。手足皮肤硬性肿胀:早期手足皮肤广泛硬性肿胀,指趾呈梭形肿胀,伴疼痛和关节强直。在体温下降时,指趾端甲床与皮肤移行处出现膜状脱皮,为本病特征。淋巴结肿大:在发热同时,多数患儿出现颈部淋巴结非化脓性肿大。心血管系统表现:部分病人出现心脏杂音,心音遥远、心律不齐和心脏扩大。冠状动脉瘤多于病程1-2年恢复,少数因冠状动脉瘤及梗死引起猝死,可于急性期发生,甚至病后数月或数年发生。治疗:(1)阿司匹林与双嘧达莫合用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防止血栓形成。(2)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早期应用可减少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缩短发热时间。(3)对症及全身支持治疗:补液、护肝、控制心力衰竭、纠正心律失常等。三、一般护理1、观察体温变化,警惕高热惊厥的发生,及时采取必要的物理或药物降温措施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衣被,保持病室温湿度适宜,。3、对脱皮者,勿强行撕脱,防止出血和继发感染,勤剪指甲,以免抓伤。4、每日口腔护理二次,保持口腔清洁口唇干裂时可涂护唇油。5、鼓励患儿多饮水,给予清淡的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质的流食或半流食。,密切观察患儿面色,有无脉搏、心律、心音、心电图改变等,如有异常,及时处理。案例:患儿男2岁李某,患儿因发热6天入院。患儿6日前开始发热,~。入院查体:患儿神志清,精神可、,脉搏:116次/分,呼吸:24次/分,咽部粘膜充血,,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口唇干燥潮红、舌乳头突起呈杨梅舌,指(趾)关节呈梭形肿胀。门诊检查心脏彩超提示:左右冠状动脉内径增宽,化验抗“o”升高,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增高,诊断为“川崎病”,医嘱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滴注,口服肠溶阿司匹林、抗感染等对症治疗。讨论问题:1、输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宜注意什么?2、如何预防预防观察液体外漏?3、液体外漏如何处理?4、口服阿司匹林的副作用有哪些?5、如何做健康宣教?1、预防及观察液体是否渗漏,输注的速度及药物不良反应。2、1选择合适的静脉尽量选择比较粗大的血管,并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改变,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拔出针头进行处理。2、2输液完毕用冲管液冲管,尽量减少一条静脉连续注射的次数。2、3掌握静脉输液速度速度要慢,输注前抽回血,输液过程中注意观察局部皮肤的变化,若皮肤发红应减慢速度,仍不缓解,应停止输注,
川崎病案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