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 28卷 2006年第 5期(总第 136期)
论《聊斋志异》的艺术特征
王飞,林智海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福建福州 350007)
摘要: 清初,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一度沉寂的时期,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
空前且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被视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聊斋志异》一书从形式体制的丰富多样
来看,可算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几乎包容了中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所有形式。《聊斋志异》的问世使文言短篇
小说重现光辉,并且成为一部经久流传的不朽巨著。《聊斋志异》在文言小说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在于它广泛揭
露了社会现实,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还在于它艺术上的成就。不论是从它包罗万象的形式体制,曲折离奇的故事情
节来看,还是从它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兼收并蓄的语言体系来看,《聊斋志异》独特的艺术魅力都足以让它流传不
朽,也值得后世人们研究借鉴。
关键词:《聊斋志异》;形式;情节;人物;语言;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 I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 5744 (2006) 05 - 0082 - 03
清初,在我国文言小说的发展一度沉寂的时期,蒲松龄算是具有独创性的。
的《聊斋志异》异峰突起,把文言小说的发展推到一个空前其次,《聊斋志异》中许多篇章是以人物命题,传写人物
且后人难以超越的高度,被视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的手法也类似史书中的人物传记。纪传体史书中的人物传
个高峰。《聊斋志异》一书从形式体制的丰富多样来看,可记多采用“三段式”,先简要介绍人物姓名、家世、性格特征
算是一部集大成的作品,几乎包容了中的主要事迹,最后简单概括人物一生的
的所有形式。既有记述奇闻轶事的志怪短书,如《骂鸭》、结局,以第二部分为主体。《聊斋志异》在传写人物时,谋篇
布局上也有类似的特点在开篇三言两语道出人物姓名、籍
《种梨》等,也有记述亲闻亲见的纪实性小品,如《地震》、《偷,
贯、个性等,继而铺陈故事,详写人物的遭逢际遇,在结尾则
桃》,更多的则是具有鲜明人物形象、完整故事情节的短篇
是以人物的善恶为标准,为人物设置一个或美满或残缺的
小说,如《婴宁》、《小翠》等等。且不论主题思想的深刻性,
“各得其所”的结局。以《连城》一文为例。文章开篇写道:
单从艺术方面来说,第三类作品无疑代表了《聊斋志异》艺
“乔生名年,字大年,晋宁人。少负才名,年二十余犹淹蹇,
术成就的最高峰。以下便以这类小说为例,从形式体例、故
为人有肝胆。”仅两句,便交待清楚人物的简要情况;接着详
事情节、人物形象和语言风格四个方面来探讨其艺术特征。
细铺写乔生与连城由相识到相知,由生离到死别的经历,见
一具有史学特点的形式体例出二人刻骨铭心的相恋,情节曲折婉转;经历了一系列波折
从形式上来看,《聊斋志异》兼有志怪、传奇的特点。用之后,二人最终如愿结合,结局完美。这种记叙形式与史传
鲁迅先生的话说,即“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其实,作者不单文学十分类似。
是善于用传奇法来写志怪题材,而且作品形式体例上还明显此外,《聊斋志异》中的许多人物可以说是史传文学人
带有史传文学的特
论_聊斋志异_的艺术特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