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浴疗法属于自然医学研究的范畴。近代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的趋势,沐浴疗法在世界各地飞速地兴起和发展。沐浴可以籍以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的作用、食物的参与,以及其它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达到清洁皮肤、促进皮肤与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降低肌肉张力、消除身体疲劳、增强抵抗力、直接或间接防病治病的目的。特别是在浴疗的过程中,产生了“空气负离子”效应,对改善呼吸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的功效。近代,沐浴疗法可谓五花八门。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可选择相应的疗法,对健康将十分有益。一、药浴药浴疗法是利用中药煎汤,趁热在皮肤或患部进行淋洗和浸浴的一种浴疗方法,是沐浴的主要方法,属于中医沐浴疗法的范畴。祖国医学认为:药浴疗法可以藉水的温热之力及药物本身的功效,使周身腠理疏通,毛窍开放,起到发汗退热、祛风除湿、温经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祛瘀生新等作用。药浴疗法在我国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代就已有之,先是限于宫庭,后再传入民间。早在《礼记•曲礼》已载:“头有疮则沐,身有疮则浴”;《黄帝内经》也载有“摩之浴之”、“其有形者渍形以为汗”等治疗方法;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记述了治马坠及筋骨损伤:“先锉蒲席半领,煎汤浴衣被盖复,斯须通利数行,痛楚立瘥”;唐代盛行药浴,在孙思邈《千金翼方》中就记载了治疗风痹、瘾疹的十几种沐浴方法,如“治少小伤寒,莽草汤浴之”,方由莽草、牡蛎、雷丸、蛇床子、大黄、五味子组成,煎汤以沐浴而治愈;到明清时期,药浴更得以进一步发展,如清代吴尚先《理论骈文》中仅沐浴方就载有十余首,分别用于内、外、儿、皮肤科的一些疾病,并载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现代药浴疗法是采用相关中药煎汤洗浴患者的全身或局部,药浴水温应控制在摄氏38~42度,使药物的有效成分可通过皮肤进入人体,利用药性和水的特性,达到防疗治病、养生康复、强身健体、护肤灭菌、减轻疼痛的目的。现将民间常用的一些验方简介如下。1、麻疹药浴方麻疹透发迟缓或有内陷之势,可用薄荷、升麻、葛根、防风、蝉蜕各15克。水煎煮,取药液全身沐浴,有促进麻疹透表的作用。2、颈肩痛药浴方患者因过劳、寒冷刺激、姿势不当等原因,诱发颈肩部酸痛、颈项僵硬、患肢沉重无力、麻木等症状,可用独活120克,秦艽、鸡血籐、桂枝、防风、防已、桑枝、葛根各60克,川乌、草乌各15克。煎汤煮沸20分钟,去渣取汁,加水稀释后沐浴30分钟。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之功。3、腰背痛药浴方患者因腰背部软组织损伤,如高处坠落,重物打击,搬物姿势不良或长期弯腰动作,过度劳累或风雨寒冷等因素,会使疼痛加剧。可用生麻黄、桂枝、秦艽、鸡血籐、当归各60克,羌活、威灵仙、海风藤、海桐皮各120克,川乌、草乌、细辛各15克。煎汤热浴,疗效甚佳。4、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药浴方局部关节有红肿热痛等急性发作期,可用海桐皮、海风藤、忍冬藤、络石藤、鸡血籐、豨莶草各100克,桑枝200克。煎汤热浴。局部关节疼痛,而无红热肿症象的慢性发作期,可用羌活、独活、桂枝、胡芦巴、狗脊、巴戟天、续断、威灵仙、桑枝各100克,防风、当归、木瓜各30克。煎汤热浴效良。5、高血压药浴方柿树叶、夏枯草、夜交藤各150克。煎汤热浴,每日1次,连用2~3周,有降压作用。6、中风瘫痪药浴方桂枝、防风、地龙、僵蚕、穿山甲、虎杖、川断各100克,红花50克。煎汤热浴或擦
沐浴疗法花样多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