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伟大的艺术家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他们能改变和提高观众的审美意识,但其所付出的代价,则往往是被歧视、攻击,甚至是被扼杀。这仿佛是历史给创新者制定的法则。关键词:哥特式后印象派排挤开创正文:一、哥特式教堂在公元5世纪,哥特人入侵了意大利。之后,“哥特”一词被用来形容人的粗陋、野蛮和不文明行为。例如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曾用它来描述美国革命战争期间英国军队的行径。在11世纪和12世纪,人们并不称其为“哥特式”教堂,只叫“新”教堂,“哥特式”一词是之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才逐渐使用,且是一种蔑称。因为它排除了罗马古典风格的建筑要素。但哥特式风格并不如“哥特”这个词的原含义那般,它在建筑方面,喜欢高耸入云的尖顶和窗户上巨大斑斓的玻璃画,绚丽而又美好,和印象派那般,注重着光与影在他们作品上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同时毫不掩饰地表达出人们内心的渴望和憧憬,喜欢或者憎恶。在绘画方面,哥特式的特点是线条弯曲优雅,色泽精美。同样是与印象派有着相似之处的是,哥特式绘画对人像表现和写实主义的关注不断增强。并与新的自然主义手法相结合。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巴伦西亚的画家——路易斯·达尔毛。他第一次去除了画面上的金色底子。哥特式风格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这种情感在罗马式风格的建筑里并没有那般地显著,罗马式风格的雕刻家们注意对线条的表现,如韦玆莱隐修院教堂内拱门装饰中人物服饰上的线条,显得非常规矩,表现出一种庄重,利落的感觉。而哥特式建筑具有较强的力度和绘画性的效果,这消除了各侧堂的分离状态,将空间融合为一体,连续性的视觉效果令人一目了然。在十四世纪末,一种新的绘画在意大利北部出现,这就是国际哥特式绘画。这是一种最为优雅而且刻意追求自然细节的绘画。哥特式建筑,又译作哥德式建筑,是位于罗马式建筑和文艺复兴建筑之间的,在1140年左右产生于法国的欧洲建筑风格。它是由罗马式建筑发展而来的,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筑。其主要用于教堂,在中世纪高峰和晚期盛行于欧洲,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一直持续到16世纪。和罗马式风格的建筑相比,哥特式教堂最显著的新颖之处,在于它高耸入云的形象。因其高耸的塔楼需要广阔的空间,周围也需要宽敞的空地用来以投射塔楼的影子,所以教堂必须位于一个人口聚集的地区,并在一名主教的管辖范围之内。且不能出现在旷野上,而要以一座城市为背景。在它那高耸入云的屋顶和塔尖周围簇拥着一群建筑物。这般高大的教堂就如一盏航灯,召唤着远处的旅行者来到教堂,也指引着辛苦耕作的农民迈着疲惫的步子回到家中。而塔楼内传出的钟声不仅指导着修士们的精神生活,而且也规范着整个城镇及其周围小村人们的内心生活。教堂的钟声伴着祈祷的人们,伴着婚礼和葬礼,也告诉人们劳作和休息的时间。其表现了社区人们的物质力量,高扬了人们的宗教热忱,并体现了一种向上的奋争之力,创造了一种拥抱无限的形象。哥特式教堂中较为特别的,要属夏特尔教堂。夏特尔教堂是以圣母玛利亚圣庙而著称于世。夏特尔教堂原是奉献给玛利亚的一座庙宇,虽说这一时期也有许多教堂都是奉献给圣母玛利亚的,但夏特尔教堂同圣母有着更为亲密的关系。因为某种悠久的传统,即这里保存着一些著名的圣物。例如传说中玛利亚的面罩。据说这是拜占皇后艾琳赠给查理曼的,又由查理曼的孙子赠献给这座教堂。因而在有关圣母的节日期间,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会众聚集在此。二、印象派在19世纪实
艺术与观念——哥特式教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