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环境科学包括两大内容,三废的治理和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各种人才,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地理学科是跨自然和人文两大领域,综合性很强,蕴育在地理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极为丰富,向思想教育中的环境教育尤为重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在现行高中地理教材中在相关课程中已成为其指导思想。因此,如何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渗透环境教育,已成为教师和学校及社会刻不容缓的任务。在各个学科渗透的有关环境教育,地理这门学科与环境教育的关系可以是最为密切的。在环境科学的两大内容中,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则是地理学的最重要的内容,正因为要突出其重要性,所以在现行的地理教材中,有关环境教育的素材就显得丰富多彩了。并且也用了大量篇幅阐述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资源的持续利用,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与解决措施。从而揭示人地互动关系发展过程中的要吸取的经验和教训。达到警示后人的作用。自然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这在教材中已经阐述的非常清楚明了的在高中必修教材(下册)中,有关环境与人类的关系问题中讲到一点,环境对废弃物的容纳能力是有限的,在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模式图中,已告知我们:人类对资源的过度的无节制的开采,对环境的任意污染和破坏,当环境的自净能力达到饱和时,人类的活动对其造成的破坏反作用于人类来说那就是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通过一系列的阐述与分析,从而使学生明确人对自然环境的责任与义务,树立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道德观念,当学生先只有这种环境道德观念以后,才有可能具有环保意识,才有可能将其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那么作为地理教师,该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将环境教育这一思想与教材中的环境教育素材内容,有机结合,充分渗透到讲义中去呢?这实际上就是要求地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环境教育素材,如何确定教育教学的方向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着手实施:一、阐述。教材中新提到的环境问题可以始终是贯穿教材始末的。如温室效应,森林面积锐减(热带雨林的破坏)土培的破坏(水土流失、土培盐碱化、耕地面积减少等)城市化问题等则是教材中重点提及到的,而实际上也是当今全球最突出的环境问题,如何阐明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则是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产生的危机感。使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能在心理产生强烈的师生共鸣,从而在思想和意识中产生保护和治理环境的紧迫感,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树立正确的环境意识和环境道德。二、分析。环境问题在当今的发展变化非常迅速现实生活中有关环境问题的信息则是随手可得,互联网、报刊杂志、电视新闻、科普知识节目等教师可通过这些媒介加强环境信息的收集,同时教会学生如何寻找并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环境信息来学习和探索。如中国西北内陆的“月亮湖”面积不断缩小,青油湖中的鸟岛变半岛(与湖岸陆地相接),流油的“北大荒”在流泪等这些都是因环境破坏造成环境问题的典型例子。因此,教师在教的过程中就可以充分利用身边这些生动的实例,对学生详尽地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从而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
教学论文:环境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