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中心小学安昌校区俞妙玲2017年4月1日星期六,我很荣幸作为安昌镇的代表之一,参加了2017年柯桥区小学科学六年内新教师课堂教学比武,并在鉴湖小学执教《各种各样的岩石》一课。从提前一天知道课题,备课试教到第二天的正式赛课,这种紧迫而又充实的体验,让我对科学课堂教学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比完赛后,我又很荣幸地接到了金老师的通知,要将该课作为2017年4月14日区小学科学24学时培训(安昌站)的展示课,于是,我又进行了一次试教。下面我就《各种各样的岩石》这堂课而言,将我的所思所悟总结如下:教学目标是否落实?这节课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主要解决两个问题:1、让学生学会观察、描述岩石的特点,感受岩石是各种各样的;。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从学生一开始只会零碎地描述岩石的特点,到逐步引导学生学着利用多种感官来较为完整地观察描述岩石的特点,主要是通过抓住学生在岩石特点描述过程中的关键词,给学生总结出我们可以观察岩石许多方面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归纳出我们所利用的观察方法。通过这样一步步的引导,学生对岩石特点的观察描述从不完整逐渐变得完整。由于这部分是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我也花了较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描述岩石上。其中,为了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我特意将岩石特点的观察记录汇报设计成了“猜一猜”的小游戏,摒弃了传统的交流汇报模式。实践后,我发现效果还是挺不错的,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对于第二个问题,我从让学生比较多块岩石的特点入手,观察多块岩石存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再让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标准,利用这些岩石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对它们进行分类。学生从这个实验结果中便可以发现:岩石能按照不同的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并且不同的分类标准其分类的结果也可能不同。由于我考虑到学生在分类时存在书写上的问题,我特意选择了一种分类标准在黑板上进行了分类的书写演示,学生通过我的演示,也都明白了分类时应该怎样去书写。学生思维是否发展?喻伯军老师说:观察、实验是科学课基本元素,也是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兴趣的起点。但发展学生思维,提高科学素养是教学最终目标。用各种岩石观察,分类活动为支撑点,以多种感官探索,引导学生在普通的岩石中发现特点,让学生从科学角度进行分析,不知不觉中学生掌握了物质的基本观察方法。从刚开始零散的描述岩石的特点,到有目的的完整的介绍自己的岩石特点,再到观察老师带来的岩石,并且将岩石的特点进行记录;在分类活动中,从观察一块岩石的特点到观察几块岩石的特点,学生学会了观察比较,找出这些相似点来进行分类,思维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材料选择是否合理?本节课的材料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学生自己带过来的岩石,另一部分是老师准备的砖瓦和为每个组准备的6块岩石。自带岩石是为了构建岩石分布的广泛性,还涉及到让学生形成岩石的观察方法;出示砖瓦,则让学生有效分辨了岩石的真伪,形成天然岩石的概念;6种典型岩石的观察,方便构建“各种各样的岩石”这一核心概念,并为分类做了典型模特。但比赛时,由于课前没有和学生强调自带岩石最好是自己去外面采集回来的,所以导致大部分同学的自带岩石都是直接从学具袋里拿过来的。结果,当我问他们:“请你说说你的岩石是从哪里找来的?”举手的人寥寥无几。因此,当时我只能将原先的问题
各种各样的岩石教学反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