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让故事说话……驾鹤路小学胡穗青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感受到在教育教学中,有时空洞的说教,会显得十分苍白无力,命令教训式的口吻更让学生反感,而蕴藏着人生哲理、妙趣横生的教育故事,倒是更容易吸引学生。因此,我们应该抓住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在恰当地时候讲恰当地故事,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是这样为学生讲故事的。一、适时讲顺时讲及时讲---把握时机让故事引领学生成长“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讲故事也要把握恰当教育的时机,让故事滋润他们干渴的心灵,指明他们前进的方向。1、根据年龄特征讲故事学生的年龄不同,对故事的领悟水平也有差别。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单纯,可以给他们讲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如《龟兔赛跑》、《快乐王子》等。高年级的同学感悟能力强,思想也变得复杂,可以讲一些哲理故事,如《破裂的水桶》、《分粥》等,让故事告诉他们如何做人。2、跟随生活旋律讲故事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不同的时间对学生讲不同的故事,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教益。端午节到了,我给孩子讲爱国的屈原;清明节到了,我给学生讲爱学习的《小萝卜头》;七月七日我给学生讲泸沟桥事变;学校为希望工程捐款,我给他们讲《渴望读书的大眼睛》;国家申办奥运会,我为他们讲第一枚金牌的故事……这样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为他们的实际行动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3、跟踪学生心理讲故事社会生活错综复杂,学生也是千差万别,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班主任要善于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因材施教,用典型的故事进行教育。当学生厌学时给他们讲《》;当学生学习退步时给他们讲《借我一根指挥棒》;当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他们讲《聪明的驴子》;当学生犯错误时给他们讲《钢玻璃杯的故事》;当学生考试作弊时给他们讲《鼻尖上的饭吃不饱》;当学生盲从时给他们讲《猴子种桃》的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增加知识,涤化心灵,学会做人,指导人生。这些故事是集体讲还是单独讲,要根据存在问题的学生的多少确定。如果是普遍问题,可以集体讲,比如:从家长会的调查表中我了解到不少学生不理解、不尊重家长,存在逆反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饱含深情地给学生讲了《海龟产卵》、《孟母三迁》、《藏羚羊跪拜》三个有关母爱的故事,激发孩子的情感,使学生深深明白“母爱”的无私伟大,许多学生触动很大,言行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如果只是个别现象可以悄悄地单独讲。学生王雪因父母离婚悲观失望,情绪暴躁,我放学后带她回家吃饭,给她讲《敬畏生命》的故事,她虽然当时默默不语,但是接下去的几天,好象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慢慢地与同学也和睦相处了,成绩也提高了,成了自立自强,珍惜自己的孩子。在孩子心理有病的时候,老师就是医生,故事就是良药,它让学生感觉不到医治的痛苦;在孩子心理缺乏营养的时候,老师就是营养师,故事就是琼浆玉液,它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二、我讲你讲大家讲-----广开渠道让故事陪伴学生成长“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老师给学生讲故事的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为了让更多更好的故事之星在学生的心头闪烁,我广开讲故事的渠道,让故事陪伴他们成长。1、国旗队旗飘出故事每周利用国旗下地讲话,班队会给学生讲一些富含美德的小故事,使孩子们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接受美德的熏陶,日积夜累,孩子的美德意识就会不断加强,得到巩固。2、接力棒传递故事利用每天晨
让故事说话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