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鼓吹乐考索摘要:鼓吹乐历代被认为是最“接地气”的民间音乐形式,其发展自汉代伊始就逐渐地发展成为民间鼓吹乐和宫廷鼓吹乐两种形式。鼓吹乐的发端于汉代,这是因为先汉本土音乐发展的奠基、外族音乐的影响、民间音乐发展的推动、乐府的推动等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间鼓吹和宫廷鼓吹在使用场合、乐器配置、用乐作用等都各有不同且各有特点,它们共同推动了历代鼓吹乐的繁荣和发展。关键词:汉代鼓吹乐;兴起缘由;民间鼓吹乐;宫廷鼓吹乐鼓吹乐自汉代发端就与统治阶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并在历代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衍化成宫廷鼓吹和民间鼓吹两种使用场合、乐器配置、用乐作用不同的鼓吹乐。宫廷鼓吹乐在发展的过程中,被历代统治阶级用作军乐、宴乐,还将其用于各种仪式之中。[1][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与民俗不断融合,甚至成为民俗活动的一部分。历经千百年的衍变,鼓吹乐以其独特的魅力依旧为人民群众所喜爱,我们依然可以在田野村巷、吉庆庙会、游行祭拜等场所、场合听到它时而震天动地时而委婉旖旎,时而悲怆流涕时而轻巧隽永的音响。鼓吹乐自汉代伊始,经过历代的发展,与现代的民间吹打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汉代鼓吹乐兴起的缘由、汉代宫廷的鼓吹乐和汉代民间的鼓吹乐三个方面,在现有研究成果以及分析研究近年来发掘的文物、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汉代鼓吹乐做进一步的宏观考证。一、汉代鼓吹乐兴起的缘由(一)外族音乐的影响汉代鼓吹乐所用乐器,按照乐器类型的不同,可分为吹奏乐器和打击乐器。吹奏乐器有排箫、横笛、笳、角、竽等;打击乐器有鼓、钲、饶等。而鼓吹的笳和横吹的角,都是少数民族传入乐器。《汉书·序传》记载:“始皇之末班壹避地于楼烦牧马牛羊千群。……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人戈猎,族旗鼓吹……。”[2][东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2:4197、“汉班壹雄朔野”,“鸣茄以和箫声”即是。据《汉书·地理》记载,楼烦乃雁门郡,即现今的山西北部。也就是说秦末有一人班壹,为避兵乱到北方接近少数民族的地区(楼烦)安居下来。[3][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47.[4][M].上海:上海万叶书店出版社,.[5][[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105.[6][唐][M].北京:中华书局,1974:715—716.[7][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111.[8]陈应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3.[9][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2:40.[10][东汉]·礼乐志[M].长沙:岳麓书社,1993:484.[11]张承宗,[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19.[12][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62.[13]张培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24.[14][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27.[15][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199.[16][梁]
汉代鼓吹乐考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