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政党制度政党与政党制度概述政党的概念与特征概念:政党: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中的中坚分子组成的,并为实现反映其政治、经济利益的政治纲领、政治主张而奋斗的政治组织。政党制度:有关政党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有关政党执掌、参与或影响国家政权的各种制度的统称。特征:第一,政党具有具体、明确的政治纲领。这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的重要标志。第二,政党有明确的政治目标。第三,政党有定性的组织系统。第四,政党有组织纪律性。政党的作用与功能简述:有序政治参与;有效利益集合;效率政治;民主参政工具宪法与政党制度政党与民主宪政政党与民主宪政(1)政党制度是民主宪政发展的产物。(2)政党制度促进了近现代民主宪政的发展。①政党制度的出现,使古代君主个人终身统治的专制政治转变为近现代政党的民主政治。②政党制度是解决民主宪政中不同群体间的矛盾、冲突的重要途径。③政党制度状况直接影响民主宪政的状况,关系到民主宪政的成败。④政党制度还是扩大政治参与的主要措施之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与形式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一)概念:多党合作制度是指在我国,代表工人阶级即无产阶级的政党邀请其他政党参与执政,共同管理国家事务。(二)表现: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合作的参政党,合作以接受中共领导为前提。(三)8个民主党派: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四)多党合作制度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主要表现在:①从民主党派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看,民主党派是一种具有政党形式的政治组织,具有阶级联盟或政治联盟的性质。它们作为中间势力,要革命、要参与政权,必须做出选择,联合起来结成同盟。②从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来看,它们是以民族资产阶级为主体的,带有统一战线和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各民主党派的社会基础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各自所联系的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同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政治力量。③民主党派从成立时起就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与中国共产党都有相一致的地方,而这种合作关系则为最后形成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奠定了客观基础。(五)多党合作的意义:1,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民主的广泛性,即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2,利于加强和改善中共领导,健全党内外的民主生活,加强民主监督,减少和避免决策的失误;3,利于培养人民群众和党外人士的参与意识,畅通各种民主渠道,提高人民参政能力和正确运用民主权利的水平。多党合作制度的内容与形式(一)内容1、参政基本点:参加国家政权,参加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人选的协商,参加国家事务的管理。2、监督总原则:在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并且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二)形式(1)以会议形式进行政治协商(2)通过国家权力机关参政议政(3)担任各级政府及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补充政党制度概述政党是现代国家中有着特定政治理念的社会团体。通常有特定的政治目标和意识形态,针
第十八章 政党制度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