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我院开展“检调对接”工作的主要做法成效及对策建议基层是矛盾纠纷的多发易发环节,民事纠纷、人身损害、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问题引发的矛盾,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诱因。为进一步畅通群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合理表达诉求,我院以进一步深化“检调对接”工作为着力点,创新成立了控申举报涉检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下称“中心”),自觉将检察工作融入到全县“大调解”工作格局,以检察职能作用的发挥尽力化解社会矛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做法及成效一、加强领导,细分责任,认真落实“十大机制”(一)文明服务制。“中心”全体工作人员实行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全天着装挂牌上班,全天候“开门服务”,自觉接受来访群众的监督。在“中心”办公地点安装监控系统,全方位监控“中心”工作运作情况,切实保护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规范“中心”工作人员言行举止,以阳光透明的服务增强与人民群众的亲和力。若有工作状态不佳,言行举止不当,造成不良影响的,将对直接责任人问责。(二)首问责任制。坚持“谁首问,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负责接待调处的人员就是首办责任者,对检察机关管辖的信访案件,保证件件进入首办程序,及时办理;对依法受理的各种案件登记清楚、调查翔实,对整个案件跟踪、问效,负责到底,保证办案质量;对不属检察机关管辖的,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督促及时解决、及时答复反馈,将群众控告申诉的问题彻底解决在首次办理环节,避免当事人反复上访、久诉不息,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三)限时办结制。对确属管辖范围内案件,各业务部门自收到“中心”移送的案件材料或案件线索后,按有关要求办结及答复,并将结果及时反馈给“中心”。不能办结的必须说明原因。(四)分级负责制。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来访群众反映的问题,按照“中心”工作流程图的规定,能当场处理的务必当场处理;不能当场处理的,及时依次送至案件承办人、业务部门负责人、分管副检察长、检察长解决;确属不易解决的,启动“大调解”机制;对不属于检察机关管辖的事务,及时通知有管辖权的单位处理解决。(五)信息管理制。专人负责,切实加强举报线索管理。对受理的举报材料或信件,一律由“中心”专人拆阅,逐案登记,认真审查,填写《案件线索登记表》。妥善保管举报或移送的案件材料,未经检察长同意,不得私自拆阅、摘抄、复印、传阅举报材料或信件、翻阅举报登记簿及表册,严防泄密或遗失;对重大举报,要立即送分管副检察长或检察长批示;对口头或电话举报,要制作成举报笔录,及时向分管副检察长或检察长汇报。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处理举报材料和信件,严禁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单位、被举报人或透露举报内容,不得随意将举报材料转给其他机关处理,更不准隐瞒、销毁举报材料。(六)督办追究制。信访案件当事人之间积累的矛盾一般较深,处理起来难度较大。为促进案件的快速办结,我院由中心牵头,要求各承办科室实行领导包案制,认真对案件进行复查,研究出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措施,确保高质量办结每件案件。对每起案件坚持“不查清问题不放过、不纠正错误不放过、不追究责任不放过”,严格责任追究。(七)案件回访制。认真落实案件回访制度。对办结后的信访案件,将处理意见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告知当事人,对有疑问的,坚持先回访后结案,保证案件的办理质量。(八)责任倒查制。对来信来访案件规范责任
我院积极畅通群众诉求渠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