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大坝
自动监测系统简介
㈠、青岛扬压力自动监测系统
1985首次将青岛海洋仪器研究所研制的震弦式渗压传感器引入到丹江口大坝的测压管观测中,共引进了138支,安装在丹江口大坝基础廊道内的测压管中,由于当时技术和工艺上的局限性,传感器在安装后一段时间出现了传感器密封不严,内部渗水、弦丝锈蚀等质量问题,后又专门改进了十二支传感器,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感器耐久性的问题。并且当时的数据采集系统为单板机结构,运行一段时间后,系统即被淘汰。
㈡、引进Sens-Log自动监测系统
⑴系统安装情况
丹江口于1989年率先在全国水电系统中引进法国Telemac公司的全套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设备和技术,对27、31二个重点坝段实施在线监控。该系统为我国首次引进。
水利部水管司、南京自动化研究所、丹江口水利枢纽管理局三家共同考察国外的设备情况后,认为法,监控模型软件亦有国内研究参考的作用,结合有限的外汇额,决定引进法国大坝监测系统。
1995年又引进了加拿大Roctest公司的Sens-log监测设备,将该公司的分布式测控装置取代Telemac公司的落后的摸拟传输测控装置,保留Telemac公司的全部传感器。
Sens-log系统于1995年12月投入运行,1996年6月该系统通过汉江集团验收。
该系统共6种类型的仪器,53套传感器,计69个测点,传感器分为感应式和振弦式两大类型。其中感应式传感器包括:垂线坐标仪10台、基岩多点变位计6套、水管式倾斜仪2套、量水堰1台。振弦式传感器包括:水位计2支、扬压力计11支、气压计1支、温度计8支。引进传感器一览表见表一。
表一引进传感器一览表
仪器类型
仪器型式
仪器数量
传感器数量
量程
最小读数
精度
长期稳定性
渗
压
仪
扬压力仪
振弦式
11支
11
0~2bar
0~5bar
1cm
%
%
%
上下游水位仪
振弦式
各1支
2
5bar
1cm
%
%
气压仪
振弦式
1支
1
~
%
%
温度仪
振弦式
18支
18
-20~50℃
℃
℃
垂线座标仪
感应式
10台
20
15mm
%
基岩多点变位仪
感应式
6套
12
80mm
%
水管式倾斜仪
感应式
2套
4
10mm
%
量水堰仪
感应式
1套
1
0~100mm
合计
51
69
系统分为两个子站,1号子站安装在31坝段宽缝内,负责采集安装在31坝段的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传感器布置示意图见图1。
㈡、2号子站安装在27坝段宽缝内,负责采集安装在27坝段的传感器的测量数据,传感器安装示意图见图2。
两个子站通过通讯电缆和位于办公楼机房内的总站相联,由测量人员在机房内对总站操作来完成测量数据的采集。
该套系统具有采集现场数据、制作报表、绘制过程曲线图形,还能完成设置巡检时钟、巡测等功能。在当时是一套具有的大坝自动监测系统,在国内大坝监测领域有着较高的知名度,一度引来了很多的国内同行来丹考察、学习。 该套系统运行到寿命期后,二次系统开始出现一些故障,部分传感器出现较大的“零点漂移”等现象,但还是有一部分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如部分扬压力计、量水堰计现在仍在使用中。该套系统可以说是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⑵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措施
改造后的监测系统在其寿命期内能够正常工作,在寿命期过后,其二次部分的核心模块CR10开始出现故障,部分传感器也出现老化现象。仍使用国外公司的监测系统成本很高,同时国内的监测自动化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够满足工程运行的需要,在比较国内和国外监测系统的性价比后,决定采用南京水文研究所研制的达捷自动化监测系统来取代原系统,具体内容见本节㈥。
㈢、建立静力水准网观测坝基垂直位移
⑴仪器安装情况
由武汉地震研究所和长江勘测技术研究所共同研制的JSY-1型液体静力水准遥测仪是依据液体的连通管原理设计的。于1995年安装在丹江口大坝基础廊道的31~25坝段和防渗板廊道的31~19坝段。
其中基础廊道每个坝段安装一台,防渗板廊道每两个坝段安装一台,标定装置安装在防渗板廊道25坝段。
电梯故障排除实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