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作为家长要充分意识到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是他们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转折。入学后,孩子们要面对生活环境、生活内容、师生关系和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家长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些变化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才能科学地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孩子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一、入学准备准备之一:思想准备教师与家长的关系是“合作育新人”,我们在教育上是一种合作的关系,家长也是教育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生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孩子像是在大海里游泳的人,如果他遇到了困难,我们教师和家长的责任是拉他一把,而不是站在岸上大喊大叫,又说又骂他们为什么不努力?在这个世界上,除了你们家长,我们老师算是真正关心您孩子学习、成长的人,是真正能够帮助您的人。所以老师和家长之间,必须是沟通合作的关系。家长在家的要求和学校要求一致,形成的教育合力才能更好的规范孩子茁壮成长;反之,则事倍功半,受苦的将是孩子。准备之二:学习用品学习用品原则是有利于学习,实用方便,不影响生长发育。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一个单子,比如书包、铅笔盒、铅笔、橡皮、削笔器、水壶等。家长要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选择他们满意、喜欢而又实用的文具。例如:铅笔应选择标有HB字样的木铅,写字初期切忌用自动铅笔。从铅笔外形看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也不易滚落到地面上摔断笔芯。家长可以给孩子削好,贴上标签,写上孩子的名字。另外,准备文具盒最好选择带塑料文具盒或布的笔袋。文具上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功能不要过多,以免分散孩子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准备之三:能力方面安全教育:小孩子判断是非的能力弱,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家长一定要教给孩子一些安全常识和方法,比如:放学最好和小伙伴结伴而行;在路上如果遇见不认识的人时,不随便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情况和住址,不要陌生人东西,不跟陌生人走。要教孩子熟悉用110电话报警,会向周围人寻求帮助、出现意外时向信赖的人求助的应急方法。家长应该充分利用路上的时间和机会,给孩子讲解交通安全常识。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保护自己,知道自己身体的哪些部位特别要保护好,知道在楼道里不追跑打闹、不做危险动作,不猛跑,不乱扔东西,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独自在家时要注意安全。家长要反复告诫孩子哪些东西是不能自己随便动的,比如电插销、煤气灶、刀子等,明确告诉孩子不能爬开着的窗户、不能玩憋气的游戏。同时,在有家长陪同下,由家长逐步交给孩子使用各种工具的技能和方法,减少孩子的好奇心。自理能力:作业完成后,让孩子自己查看第二天的课表、整理书包、带好一切学习用品;整理好学具,将作业、课本的角伸好,书背朝下一并放入书包。书包若是分层的,便把文具盒、书、本分开放,若不分层,就归类后再放,便于拿出来使用。把用品定位,从哪儿拿就放回哪儿去,学会自己归类。有些家长反映孩子不会收拾书包,自己收拾就乱七八糟,小学生这种毛病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前期家长包办一切,未能培养起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所以,在上小学的这段时间里,家长要让孩子自己整理图书、玩具,收拾书包和生活用品等,以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生活、学习不能再完全依靠父母和老师。服务性劳动能力: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点简单的劳动技能。例如:会开、关门窗,扫地、擦桌椅,排桌
为孩子入学做好准备1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