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生理姚宝农一、睡眠生理过程现代医学生物科学的一个主要进展就是发现睡眠本身是一个独立过程,并非只是清醒状态的简单停止。清醒状态的维持有赖于脑干的网状上行激活系统接受外界刺激,然后向有关的中枢发送信号保持大脑清醒。入睡的确是主管清醒的神经细胞进入休息,但这些细胞之所以会开始休息却是因为接受了主管入睡的神经细胞传来的抑制信号。因此,睡眠是一个自行发生的主动过程,和死亡乃至昏迷都是截然不同的。直到五十年代才发现,睡眠中有时人的眼球会出现有规律的快速抽动,称为快动眼睡眠。这是一个重要发现,由此,人们知道睡眠过程存在着两个主要状态,快动眼(Rapid Eye Movement,REM)与非快动眼(NREM)睡眠。REM睡眠的特征是大脑皮质有活动(梦),眼球出现间断的抽搐样活动,而全身其它所有随意肌则处于基本瘫痪状态。随意肌的瘫痪起着保护人体的作用,使得人尽管可以在梦境里腾云驾雾,身体却不至于随梦境而行动。REM睡眠时人的脑电图活动呈现高度活动状态,脑电波信号幅度小而频率快,几乎与清醒状态无法区分。相反,NREM睡眠的特征是大脑与植物神经系统基本没有活动,但肌肉却活动正常。简言之,REM睡眠时脑动身不动,NREM睡眠时脑不动身动。REM睡眠有助于心理情绪休整,而NREM睡眠是体力的恢复,两者都不可缺。NREM睡眠又分为四个阶段,从1到4级睡眠逐步加深。睡眠的各个阶段是根据脑电图(EEG)特征划分。入睡时,脑电波从清醒时的无绪状态变得规则,频率减慢。如果在1阶段睡眠被唤醒,人一般不觉得自己已经入睡。因此,从2阶段开始,人才算完全入睡。进入深睡后,EEG完全变成大而慢的信号波(delta波)。特征性的脑电图变化表明,睡眠并不是所有脑活动停止,而是脑活动从清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临床上将3与4阶段的睡眠统称为慢波睡眠或delta睡眠,此时人体才真正进入恢复性的休息,处于慢波睡眠时人最不容易被唤醒。REM与NREM交错轮替构成睡眠周期。入睡时,睡眠从1到4逐渐加深,然后进入REM睡眠。REM睡眠持续一段时间后,睡眠又回到浅睡眠,从2阶段起重新再逐步加深。如此反复,
睡眠生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