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16年孝道采访提纲(2).doc


文档分类:生活休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福建日报与东南网报网互动栏目《网络正能量》替同学尽孝16年   超越血缘的爱背景介绍:十六年前,宜宾市民李彭川、李德玲夫妇的独子李靱在车祸中不幸身亡。得知挚友去世之后,李靱的5位同学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两位老人的义务,16年来,一直陪伴在他们夫妇身旁,填补他们内心的创伤,带给他们儿孙满堂的幸福。     李靱的5位同学都把二老当父母,在生活中尽量两位老人,在精神上也尽着作为子女的责任。2008年,这几位同学看到二老的房子的墙体开始脱皮, 槽板也烂得不成样子,干儿子便张罗着帮他们翻新起这间老房子来,希望让他们住得舒服些;为了充实他们的生活,干女儿还搬来电脑,让老两口有空就上上网,打发时间。李靱的同学赖红介绍,大家都把二老当父母,有啥人生大事也要跟二老说。这五位同学尽孝16年的举动感动了许多网友,有网友评价说,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16年来坚持做好事,这是一种爱的延续、爱的传递,16年的尽孝在诠释人间孝爱有真情。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如何敬老、养老成为网友们热议的话题。2012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来审议,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称,新“24孝”行动标准与旧“24孝”形成对比,就是想告诉大家,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百善孝为先,孝顺是我国几千年来传承的美德,今天网络正能量,我们连线了报道这篇新闻的宜宾日报记者陈戎,与现场演播厅的三位嘉宾一起谈谈这五位同学坚持了16年的孝道给网友们带来的感动,以及现代人该如何尽孝,探讨这五位同学的行动为我们养老尽孝带来的启示。议题这五位同学尽孝十六年给我们带来的感动。因为忙碌的事业,以及快节奏的生活,不少年轻人工作、生活繁忙,无奈离父母越来越远,面对留守在家的父母,远游的年轻人如何尽孝?老龄化社会,如何正确认识失独家庭的问题,这五位同学16年的尽孝精神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4、网友互动本期嘉宾简介(来源于网络,如有误差请指正谅解)陈戎:宜宾日报见者,《儿子车祸亡五同学照顾其父母10余年》报道主笔。陶火生: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顾志萍:金秋老人院院长金,副军职离休干部。罗志强:网友代表,福建工程学院文化传播系大四学生。三:议题了解这五位学生如何尽孝。 问记者陈戎:1、当初是如何了解到这个线索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报道后引起了怎么样的反响。2、这五位同学是如何尽孝的?能否举例说明?(比如:房子的墙体开始脱皮,孩子们便张罗着帮着翻新起这间老房子、重要的节假日都会和两位老人团聚等。)     3、采访过程中,两位老人家对“多出”的这五个孩子是一种怎样的情感?(比如哪些细节或者话语中看出来)4、采访过程中是否有了解到,两位老人的“五位孩子”这十六年来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们本人对这种行为是怎么看的?中间是否遇到过一些问题?问网友代表:网友们对这“五个儿女”十六年的孝行有哪些评价?你最欣赏哪位网友的话?问教授和顾院长:您如何评价这“五个儿女”十六年的孝行?他们最让您感动的是什么?2、因为忙碌的事业,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不少年轻人工作、生活繁忙,无奈离父母越来越远,面对空巢老人,远游的年轻人如何尽孝?【近日,网友“张志军”一篇“我为母亲买棉衣”的帖子,迅速在网络上蹿红,帖子主人公“张志军”介绍,天气

16年孝道采访提纲(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花落
  • 文件大小20 KB
  • 时间2019-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