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导学号:68010151】,搔首踟蹰 ,,其叶沃若 ,秋以为期【解析】 A项,“爱”通“薆”,“见”通“现”;B项,“说”通“脱”;D项,“无”通“毋”。【答案】 ( )【导学号:68010152】A. . D.【解析】 A项,不要/没有;B项,均为说;C项,代词,它的/助词,无实义;D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答案】 ( )【导学号:68010153】,至于顿丘 ,,三岁食贫 ,美人之贻【解析】 A项,至于:古义是“到达”,今义则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B项,以为:古义是“把……当作”,今义则是“认为”。C项,三岁:古义是“多年”,今义则指三岁的年龄。【答案】 ( )【导学号:68010154】例句: 【解析】 A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B项,名词活用作动词,延误。C项和例句都是形容词作名词。D项,形容词用作动词,变黄。【答案】 。(1)《诗经·邶风·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一对青年男女约会逗趣的生动细节。(2)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____。士也罔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答案】(1)爱而不见搔首踟蹰(2)士贰其行二三其德(3)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一)阅读下面的诗歌《蒹葭》,完成6~8题。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伊人”这一形象的?请简要赏析。【答案】诗人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来描写“伊人”的美丽。一是从主人公炽热执着的追求中可以感受到“伊人”的形象之美;二是通过秋水白露、晓雾朦胧的景色烘托,我们能够想象出她的美。《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大量的文字对景物进行了描写,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导学号:68010155】【解析】解答本题,要注意在整体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础上,分析景与情的关系。写景其实是为抒情服务的,成功的写景能做到情景交融,以景传情。【答案】(1)描写景象:这首诗描写了深秋清晨,河边的苍苍芦苇上沾满霜露的景象。(2)表达效果:渲染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同时,又烘托了诗中主人公凄婉的爱情;还通过对河边道路漫长险阻、地势越来越高、迂回盘曲的描写,突出了主人公对意中人不畏艰难的执着追求。?请简要赏析。【解析】解答本题可结合对《诗经》的总体了解来进行。重章叠句是《诗经》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之一,其作用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古典诗歌114诗经两首学业分层测评粤教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