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雄市地处广东省东北部,大庾岭南麓,毗邻江西、湖南,自古是岭南通往中原的要道,史称“居五岭之首,为江广之冲”、“枕楚跨粤,为南北咽喉”。南雄境内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岭南第一关”——梅关,自唐代名相张九龄奉旨开凿驿道后,成为岭南通往中原之要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毅的不朽诗篇《梅岭三章》也诞生于此。闻名海内外的珠玑巷一度是中华民族拓展南疆的聚居地和众多广府人及海外赤子的发祥地,其独特的人文历史,对岭南经济文化产生过深远影响。位于市区的三影古塔是广东省唯一有绝对时代可考的宋塔,至今雄姿犹存,是全方公里的“南雄红层”,是世界上不可多得的标准层之一,其中恐龙等古生物化石极为丰富,对地质学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科学价值。正实施开发、具有丹霞地貌特征的苍石寨自然风光旅游区,景色怡人。岭南第一关——梅关梅关位于距南雄市约30公里梅岭顶部。梅岭为五岭(大庚岭、骑田岭、萌渚岭、都庞岭、越城岭)之一大庚岭东段,大庚岭横亘广东、江西两省之间,全长200多公里。梅岭海拨只有400多米,但它处于大庚岭之咽喉,地势险要。梅岭的得名相传是根据南迁越人首领梅鋗的姓氏而得来的。在战国时期,中原战乱不堪,大批越国人迁往岭南,其中一支以梅鋗为首的越人,在梅岭一带安营扎寨,使这带迅速兴盛起来。因为梅鋗是首率队的拓荒者,后来又因破秦有功而受项王封为万户侯,因此人们就把这一代称之为梅岭。梅岭得名的另一说法是梅树多梅树,故称梅岭。梅岭的梅花树遍布岭南岭北,每到冬天梅花怒放,漫山遍野,成了梅花的世界。“庚岭寒梅”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梅岭的梅花有两个特点:其一,据《南雄府志》记载:“庚岭梅花微与江南异,花颇似桃而唇红,亦有纯红者。岭上累经增植,白者为多。”其二,由于岭南岭北气候的明显差异,出现了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的奇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登梅岭赏梅赋诗云:“梅花开尽杂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红雨熟黄梅。”他从岭上梅花到古道行人,从梅花开放到花落、梅熟都作了生动的描绘。千年古驿道——梅关古道梅关古道从梅岭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像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地段。古道约6尺宽,路面整齐地铺着鹅卵石,道旁栽有很多梅花树,远处是繁茂的灌木丛,两侧
千年珠玑,红色南雄——南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