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氏体球铁的研究现状与展望时间:2008-10-07 贝氏体球墨铸铁,由于具有优异的综合力学性能,被誉为近30年来铸铁冶金方面的重大成就之一,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工业部门。本文综合介绍贝氏体球铁的研究和发展概况及其主要生产方法,旨在推动我国贝氏体球铁的研究和应用。1 贝氏体球铁的产生、发展与应用 贝氏体球铁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奥氏体+贝氏体为基体组织的贝氏体球铁,称为奥贝球铁(AustemperedDuctileIron),简称ADI。这种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高同时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另一类是以贝氏体+少量碳化物为基体组织的贝氏体球铁,称为贝氏体球铁(BainiteDuctileIron),简称BDI。这种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同时具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 1949年,针状组织(贝氏体)铸铁可能是机械性能最好的铸铁。随后,美国国际收割机公司于1952年曾用这种球铁代替铸造高锰钢生产军用履带。但在此后的20年间,由于这种材料的需要有限,在工业生产中很少应用,致使它的发展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直至60年代末70年代初,国际上才重新开始这种材料的研究,-kymmene公司所属的Karkkila铸造厂开发了一种使用性能优异的新型球铁,即奥氏体-贝氏体球墨铸铁,并在美、英、法、加等13个国家申请了专利。这一报导引起了广泛重视,各国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规模巨大的研究工作。目前生产贝氏体球铁的方法已由过去的等温淬火单一方法发展到连续冷却淬火和合金化铸态等多种方法。 我国是最早研究和应用贝氏体球铁的国家之一,一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相继研制成功这种新材质并将其应用于生产实践。贝氏体球铁优异的综合力学性使其具有非常广泛的用途,如用在耐磨、耐冲击、高强度、高韧性和耐疲劳的场合。在大齿轮方面,贝氏体球铁甚至可以完全代替渗碳钢,在某些条件下比渗碳钢作用更好。在震动和冲击的情况下,贝氏体球铁的减震、阻碍裂纹扩展能力使渗碳钢无法比拟。此外,在润滑困难或无润滑的恶劣条件下,贝氏体球铁的自润滑能力也表现出特殊的优越性。 含有一定数量奥氏体的奥贝球铁很适合应用于机车车轮、碾轮、滑块等场合,在这些场合中加工硬化大大提高了工件硬度,同时提高了耐磨性。不同于表面硬化处理的钢件,奥贝球铁始终维持着硬的表面层,而表层下面仍保持着原有的韧性。 由于高强度、高韧性和良好的低温冲击性能,奥贝球铁还适用于曲轴、凸轮轴、链轮以及大型柴油机的卡盘扳手等。还能满足破碎机、推土机、挖掘机和农业机械等易磨损部位提出的抗磨损、抗冲击和抗疲劳的要求。此外,奥贝球铁还在模具、活塞环、轧钢机导轨、起重臂、水泵等方面得到了应用。 含有一定数量碳化物的贝氏体球铁作为矿山球磨机磨球材料已经得到普遍认可,这种材料不仅由于具有一定的抗冲击能力而避免了碎球,同时由于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具有比高铬铸铁更好的抗腐蚀耐磨性。此外,这种材料还适于生产湿磨条件下的抗磨铸件,如泥浆泵等。2贝氏体球铁的化学成分 为了获得贝氏体组织,通常需要加入Mn、Mo、Ni、Cu、B等影响着球铁C曲线的合金元素。碳具有稳定奥氏体,延缓贝氏体转变,改变上贝氏体的下限温度,并对残留奥氏体的稳定性有决定性的影响。而残留奥氏体的数量和含碳量对拉伸强度、韧性、加工硬化速度、抗应变马氏体转变的能力和
贝氏体球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