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27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课题答谢中书书备课教师吉小勇授课时间课型讲授研讨课课时1课时是否采用多媒体是一、课程标准要求1、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2、把握课文的修辞手法和感情内涵,学习赏析文中凝练生动的语言。3、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并默写课文。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难点: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三、课前自主探究20分钟预习课:听范读,正音,读顺。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对文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一、自主探究: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______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竞跃______欲界之仙都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2、重要字词的理解与识记。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晓雾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二、自主探究1、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本文分____层,写出各层大意。第一层(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初步体会文章情感.《答谢中书书》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早午读:反复朗读,以朗读背诵带动其他环节。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检测2、课堂教学1)、导课2)课堂合作探究3、课堂探究总结(或课内及时评价)4、课后拓展延伸1、书: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日“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可以抒情,如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陶弘景(456—536),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江宁)人,自号华阳隐居。被称为“山中宰相”。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陶弘景______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竞跃______欲界之仙都______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导入:(先请同学们背诵《三峡》)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1、小组合作探讨,自主译文。2、思考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角度、语言、句式、修辞等)3、体会文章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怀。(学生能大处喜爱山水即可,不作深挖掘)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实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飘飘欲仙的自得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

27答谢中书书教学设计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花开一叶
  • 文件大小41 KB
  • 时间2019-02-1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