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假黄金骗贷案:金砖中掺62%钨块案发前已造假多年2017年02月20日10:47 《财经》杂志 2016年5月下旬,位于河南灵宝市故县镇的博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博源矿业)院内,突然出现数辆悬挂陕西牌照的警车。已失联多日的公司大股东徐建波,在两名警察押解下走出警车。他双手戴着手铐,嘱咐员工们要配合警察调查。据现场目击者透露,在博源矿业厂区两间平房内,陕西警方搜出一套制造假金砖设备以及大量造假原料。有些原料尚未拆装,体积不大,但异常沉重,与黄金重量相近。两间平房中的一间没有预留窗户,与生产厂区相隔高墙。两间平房虽建成多年,但里面隐藏的秘密知者甚少,直至警方打开房门,才被外界所知晓。就在徐建波被抓的同时,博源矿业法定代表人王学文也被警方带走。为了稳定300多名职工,灵宝市政府指定临时负责人,主持博源矿业的日常事务。 2016年6月3日,陕西省潼关县公安局冻结了王学文和徐建波在博源矿业的所有股权。据悉,该案涉及人员众多,博源矿业高管多数深陷其中,包括董事长张淑民及其多位亲属。随着潼关警方的立案侦查,一个横跨豫陕两省,以假黄金质押骗贷的团伙浮现,涉案总金额超过百亿元。多个信源证实,该案涉及豫陕多家金融机构,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下称陕西省联社)损失惨重。其中陕西潼关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潼关信合)涉案金额超过110亿元,西安市长安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下称长安信合)亦涉案约28亿元。假黄金是如何制作而出,且经豫入陕,躲过金融机构的层层监管,最终质押出真金白银? 消失之人 2016年5月初,潼关信合因一笔约2000万元的黄金质押贷款逾期而联系借款人张青民,但张青民一直未接电话。随后,潼关信合工作人员将张青民堵在办公室,张青民借打电话机会逃脱,从此杳无音信。催款无果,潼关信合决定处置质押黄金,在处置过程中发现黄金掺假,遂将此事层层上报。同年5月19日,潼关县公安局正式立案,一起横跨豫陕两省的假黄金骗贷案浮出水面。随着陕西金融机构随后的自身盘查以及公安机关的侦查,潼关信合发现更多的质押用假黄金,涉案金额超过110亿元。这些掺假黄金外观上和真黄金无二,很难鉴别,制假手法十分专业。西安市长安信合也发现了质押用假黄金,涉案嫌疑人中亦出现张青民的身影。张青民等5人涉嫌先后从长安信合用假黄金骗贷约28亿元,其中张青民涉嫌借用约70人身份证,骗贷金额超过14亿元,质押1932块黄金估值超过20亿元,%至6%之间,质押率为70%至80%,贷款期限均为六个月。多个信源表明,张青民涉嫌抵押给长安信合的假黄金,钨的含量占62%左右,黄金约占38%。金砖外表是标准金,里面则裹包着钨块,能骗过普通检测仪器,如不用打钻和熔炼的检测方法,很难发现。张青民是谁?制假水平高超的假黄金又从何而来?办案机关发现疑点指向一家金矿企业——博源矿业。上述张青民等5名犯罪嫌疑人均和博源矿业有交集。位于河南省灵宝市的博源矿业于2007年4月19日注册成立,注册资本9000万元,股东为张淑民、王学文、徐建波、夏进友、赵发平和张福运。公司成立之初,35岁的张淑民当选为董事长。张淑民是张青民的兄长,也是博源矿业的实际控制人。在以黄金矿藏知名的灵宝市故县镇,张淑民、王学文和赵发平是最早一批的“淘金者”。位于豫陕交界处的小秦岭金矿田,已有千年的开采历史,主要分布在河南灵宝市(县级市)和陕西潼关县。依靠特有的金矿资源,两地分别跻身“黄金十强县”,黄金亦是两地支柱产业。在灵宝市产金乡镇中,发展较早的是故县镇和豫灵镇。上世纪90年代初期,四面八方涌至两地务工者,最多时达2万多人,矿区附近车水马龙,餐饮店整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当时被誉为“小香港”。王学文家住故县镇城东村,张淑民和张青民兄弟是北桃村人,赵发平是南桃村人,三村庄相距1公里左右。在此四人当中,张淑民擅长交际,在当地有着较为稳定的关系。上世纪90年代,四人靠倒卖金矿石起家,起步时生意规模不大。到2004年,稍有积累的张淑民,只身前往深圳从事实物黄金买卖,后从事“现货黄金”生意,并成立深圳市苏秦珠宝首饰有限公司。知情人介绍,张淑民刚到深圳时,亲自负责深圳业务,而夏进友和王学文则在灵宝收黄金。每天收购的黄金,通过航空公司直接运往深圳,多时十几公斤,少时几公斤,几乎天天出货。经过几年积累,以张淑民为首的故县诸人已非当年小贩。2006年,张淑民联手王学文和夏进友,开始筹建博源矿业,很快筹集到数亿元资金,一时间让灵宝人刮目相看。 2008年8月,博源矿业正式投产,年处理铜金精粉8万吨,平均每天可生产黄金8000克、白银2万克、电解铜6吨、硫酸160吨。在黄金市场巅峰期,,利税5000万元的业绩。据故县镇政府官网介绍,博源矿业占地面积200亩,,。2010年第
百亿假黄金骗贷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