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英文书名为PoorEconomics:ARadicalRethinkingoftheWaytoFightGlobalPoverty《贫穷的本质:我们为什么摆脱不了贫穷》?此翻译有点问题,原来的英文书名有两层含义:一是关于贫困和穷人的经济学;二是现有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实践在应对全球贫困时面临的窘境(贫困)。2、为什么贫困问题如此重要?第一,贫困的道德视角:为什么贫困如此让人揪心,就是因为我们人类内在的同理心、我们的道德让我们不能够对我们身边的贫困现象漠然。第二,?3、贫困问题能够解决吗?但有一个问题,从全球范围看,贫困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什么?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人类的存在本来就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人类社会是一个不完美的社会,贫困是很可能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另外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一直以来,我们对贫困的真正原因不甚清楚,对贫困的理解浮于表面,难以“入场”也使得我们难以理解穷人的生活逻辑。但即便如此,面对人类社会的西西弗难题,我们的道德、我们的同理心使得我们必须要不断试探。目前,已有的政策建议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强调市场的作用,并提出来诸多口号,如“给穷人创建市场”;强调市场作用的逻辑在于,只有市场才能够激发穷人和贫困地区的内在发展动力、才能够最大限度激发穷人的活力。但是这种政策也面临问题:一是穷人难以有足够的资本投入、难以形成有效的资本积累。(从国家层面看如此,从个人层面看也是如此;所有才有引进外资的重要政策)二是有效的市场需要配套的公共服务,在很多地方,没有公共服务的改进,比如政府官员的腐败、不作为、契约意识差、产权保护意识差,以及地方官员不合适的干预,着眼于局部的扶贫项目是很难形成长期有效的机制。三是市场观念的形成需要时间。四是,创建市场,但贫困地方或者穷人的市场规模有限,比如经常出现的一个场景是:张三做一件事情发财,所有人都学做,所有人都亏损(这种事情太多,地方政府不适宜的引导)。第二类是强调政府的作用;无疑,政府是缓解贫困、解决贫困问题的重要角色,但是好的政府也是难以形成的。一个原因是政府官员的激励与约束。二是地方官员意识的改进。目前,从理论上也针锋相对,pullorpush?:一类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萨克斯(代表作《终结贫困》)为代表学者,认为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外部:地理环境太差,;卫生环境太差,简单的疾病很可能就导致一个大家庭的陷入贫困;市场规模有限,难以资本积累。即大多数贫困地区的人陷入了“贫穷陷阱”,没有外力就难以逃离贫穷陷阱,如果有足够的外力拉一把(pull),迈过门槛,就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第二类是埃斯特里(代表作《在增长的迷雾中探索》)我代表的学者,认为贫困的主要原因在内部:外部的援助弊大于利,外部援助很可能恶化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削弱其行政职能,使得其陷入不断接受施舍的陷阱。唯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建立一个自由的市场、以及恰当的奖励措施。关于上述两种不同的论断,以及其他的相关问题研究,实际上,我们都可以在现实中找到各自的佐证案例,也都能够找到证伪的案例。换言之,不可能存在一种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另外,同一个案例,还很可能存在不同的理论解读,成功的案例个个相似,失败的案例个个不同。(比如,卢旺达的案例,在接受援助后,社会进入平稳期,政府开始制定政策,同时国际援助减少后,经济正在增长,既可以用来说明援助的功效,也可以用来说明政府的功效)。因此,无论是事后的理论总结,还是事前的项目设计,都要做好备案分析,分析各种可能会产生的问题以及应对策略。还有一个需要详细说明的问题:到底是研究贫困地区还是穷人?一个地区的贫困与一个地区中的穷人的概念有显著的区别。穷人,相对概念还是绝对概念?世界银行的概念?4、从本书的写作看,作者都是世界银行派驻世界各地的专家,经济理论扎实、咨询业务经验丰富,从其写作积累的素材看(积累全世界的案例,同时对各种理论和实践有深入了解),今后可以学习。第一章1、在扶贫宣传方面,需要用心:要鲜明、具体、具有强烈的场景感,能够激发大多人的同理心;阿玛蒂亚·森曾经表示,贫穷不仅意味着缺钱,更意味着使得人们丧失挖掘自身潜力的能力。(诸多案例:肯尼亚的长跑?中国落后山区?)2、作为研究人员、或者项目经理,设计任何扶贫项目或者公益项目时,需要对项目的理论背景有深入研究、国内外已经实施的同类项目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项目内在的激励机制?来一个问题是:每当人们提出贫困问题时,隐含着:我们不但能够识别问题,而且能够提出(经济与技术上)可行的解决方案,同时,我们知道如何去做。实际上,这三点很难!我们真的能够识别贫困问题、识别贫困的真正原因?当然,更多的时候是,面对贫困问题,即便可能失败,也值得一试!(何不给别人一个机会?)信仰乎?知其不可而为之乎?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看,真正有用的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的角度
《贫困的经济学》点评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