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田园诗的发展脉络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1、《诗经》和《楚辞》《诗经》山水田园诗的萌芽,从《诗经》到《楚辞》,山水田园诗向前跨了一大步。《诗经》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简单质朴,点到为止,主要是为了引出主题,而《楚辞》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比较细致,富有层次感,能呈现出景致的全貌。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草木鸟兽的简单描写,直观的表现了诗人的悲欢离合,也体现了中国古人与大自然之间特有的亲和关系。楚辞: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登白蘋兮骋望,与佳期兮夕张。鸟萃兮苹中?罾何为兮夕张。沅有茞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荒忽兮远望,观流水兮潺湲。在这里,秋风、湖水、树叶、花草、水鸟交相辉映,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楚辞》对景物的描写深入到人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内在品质的相似性;感情色彩浓烈,文字自由奔放;诗文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想象丰富,奇异华丽。2、两汉时期汉赋则是山水田园诗成熟前的准备和过度。赋是以“体物写志”为特征的,所谓“体物”即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再现。汉赋中对自然山水的大量描写是很普遍的,汉末建安时期的诗人,擅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铺陈描写,渲染悲壮的时代气氛,抒发慷慨的豪情壮志。曹操的《观沧海》,境界壮阔,气韵沉雄、情感激荡。张衡的《归田赋》,自然流畅,格调清新。3、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真正将自然山水作为一种独立的审美对象,诗人以自然山水为题材写诗。深刻的历史文化原因的:是一个干戈纷扰,政治紊乱的时代,又是经学衰落,玄学盛行,思想开放,人性觉醒的时代。谢灵运写山水诗首先叙述游览的缘由,然后是描写景色,最后抒发感慨拂衣遵沙垣,缓步入蓬屋。近涧涓密石,远山映疏木。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援萝聆青崖,春心自相属。谢灵运山水诗从叙述山水里游览的缘起,到局部景物的细腻描写,在中国山水诗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山水诗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诗歌样式,并且以写实手法再现了山水之美。陶渊明的诗歌特色可以总结为:淡、真、净。如: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的诗歌远离世俗、自然清新,读后使人心灵顿时明亮起来,忘记了俗世的纷扰和名利攀比。全是表现了真性情,又淡泊自然,净化尘世污染的心。4、唐代唐代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在相对宽松的情况下,思想自由文学发展的比较快,也就是这个时候,山水田园诗打到高峰期。唐代的山水田园诗提现了这个时代热情自由的风貌,诗人们游览大江南北,他们的诗洋溢着自己对祖国的热爱和名族自豪感。唐代以后,山水田园诗的发展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在这个社会转折期,山水田园诗失去了昔日的气韵风骨,随着道家的衰落,道法自然这一理论也随之淡漠,山水田园诗也开始衰微。这个时候的诗歌变成了诗人消愁解闷、品裳闲适生活的工具。:王绩《野望》、王勃《山中》、陈子昂《度荆门》;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王之焕《登鹳雀楼》;李白《峨嵋山月歌》《黄鹤楼送孟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杜甫《望岳》、《江村》、《登高》;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山水田园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