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范围(7类28种)1、生活服务设施2、文化娱乐、体育设施3、公共福利设施4、公共交通设施(1)宾馆、饭馆、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馆、酒吧、茶座;(2)公共浴室、理发店、美容店;(3)影剧院、录象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4)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5)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6)商场(店)、书店;(7)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公共场所基本卫生要求1、选址、建筑设计、内部布局符合卫生要求2、微小气候适宜,保证有适宜的温、湿度3、照明、通风良好,满足生活和活动需要4、生活饮用水符合国家卫生标准5、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健全6、消毒等卫生设施完善7、服务员有一定的卫生知识,健康状况良好8、卫生许可证及从业人员健康证齐全公用设施卫生要求各种电器设备设计安装符合安全规范和卫生要求,定期检查维修,保持清洁;茶具、脸盆、脚盆、拖鞋要做到专客专用,适时清洗消毒。卧具要定期更换清洗,如发现有蚊子、臭虫、蟑螂、虱子等病媒昆虫,要及时采取措施杀灭。盥洗室,浴室要保持排水通畅,地面与墙面要用不透水材料建造。厕所要经常冲洗打扫,定期消毒和灭蝇。痰盂、果皮箱、烟灰缸等要保持清洁,设置地点要恰当,数量要足够,做到及时倾倒,防止成为蚊蝇孳生的场所。饮用水卫生要求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能保证人体健康。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有三个原则,一是不得含有各种致病菌、病毒和寄生卵,即在流行病学上是安全的。二是水的化学成份对人体没有危害。三是感官性状良好,一产生厌恶感。卫生措施:做好饮用水的净化与消毒。从业人员卫生管理要求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条例》第二章第7条规定,“公共场所直接为顾客服务的人员,持有健康合格证才能从事本职工作。从业人员卫生知识培训:公共场所卫生负责人和从业人员要学习有关卫生法律、法规,基本卫生知识,从业人员每两年培训一次。从业人员个人卫生要求依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进行卫生操作时应穿戴清洁的工作服,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及佩带饰物;从业人员应有两套以上工作服。工作服应定期清洗,保持清洁。卫生管理组织和制度建立健全卫生管理组织:公共场所要建立各自的卫生管理组织,针对本行业的特点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公共场所必须有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各种规章制及各个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规范。建立事故报告制度:(如中毒、传染病等)发生时,经营单位应主动向卫生监督机构报告,提供有关资料,协助查清原因。卫生管理制度一、XXXX业卫生制度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三、公用品消毒制度四、卫生用品索证、验收制度五、二次供水设施卫生管理制度六、公共场所传染病防治制度七、公共场所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八、中央空调卫生制度各种制度应置于相应工作岗位墙上。小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制度可以整合。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