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落地震、构造地震、、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浅源地震(<60km)、中源地震(60km~300km)、深源地震(>300km)---代表一次地震释放的能量,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定义:离震中100km用标准地震仪(T=,ζ=,放大倍数2800)记录的最大水平位移(A:µm)的常用对数,M=logA(如:在距震中100km处,记录A=100mm,则震级M=logA=log100000=5)一般,2~4级----有感地震;5级----破坏性地震;7级----强烈地震。、震中烈度表示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弱程度,震源深度是衡量地面和建筑物破坏强弱的程度,与震中距相关土质条件基本烈度:50年设计基准期,一般场地条件下,超越概率为10%;设防烈度:相当于基本烈度,50年超越概率为10%;多遇地震烈度:;%;罕遇地震烈度:比设防烈度高1度。50年超越概率为2~3%;(纵、压缩、疏密、初)波:振幅小,速度快,使建筑物上下振动。体波S(横、剪切、次)波:振幅大,速度慢,使建筑物水平运动。(只能在固体中传播)R(瑞雷)波面波振幅大周期长,只在地表传播,衰减慢,L(乐浦)波能传到很远。从上看出:土质由软到硬(G由小到大),剪切波速由小到大。可用剪切波速对场地土进行分类。、两阶段设计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第一阶段:采用多遇地震烈度进行结构截面强度验算,设防烈度变形验算,实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第二阶段:采用罕遇地震烈度、结构薄弱部位弹塑性变形验算,实现大震不倒的目标。,地震时和地面一起运动,无相对位移。水平地震力K---地震系数,反应基本烈度的大小,烈度越高,其值越大,与结构性能无关。(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经统计分析得到的具有代表性的平均反应谱曲线。,一般情况,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比坚硬地基上建筑物破坏严重。场地的“好与坏”由场地覆盖层厚度和土(岩石)剪切波速确定。(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且该层及其下卧各层剪切波速不小于400m/s,可按地面至该层顶面确定。3孤石、透镜体应视同周围土体。4硬夹层视为刚体,厚度从覆盖层中扣除。(建筑抗震规范GB50011-2010,)注意:计算深度的取值,覆盖层厚度和20m两者的较小值。土的名称厚度(m)深度(m)土层剪切波速(m/s):某建筑场地土层如下,试确定该场地类别场地覆盖层厚度为63m,该场地为三类场地土。第四章土的液化一、液化机理什么样的土液化?液化机理影响土液化的因素二、液化的初步判别()三、液化的进一步判别()四、液化的等级()五、液化的处理(---)
地震工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