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国道岳西段扩建计划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十二五”时期,是岳西进一步发挥生态特色,实现后发赶超的攻坚期;是深入推进示范区建设,加强开放合作的机遇期;是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也是加快推进扶贫开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根据《中共岳西县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岳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明“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未来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县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一、发展成就和环境“十一五”期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生态优势,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多种自然灾害影响,坚持以扶贫开发为中心,紧紧围绕“三个千方百计”,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奋力推进“六大举措”,努力探索并走出了一条具有岳西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一五”规划目标顺利完成。总体来看,“十一五”时期是岳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是综合实力快速增强的五年,是城乡面貌显著改观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的五年,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的五年,是生态立县战略深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的五年,为“十二五”时期加快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发展成就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发展基础更加坚实。XX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年均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万元;实现财政总收入亿元,年均增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年均增长%;五年累计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均增长%;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平稳增长,三产服务业稳步发展,经济增长步入快车道。生态立县有效实施,特色优势进一步彰显。生态农业提质增效,茶叶、蚕桑、高山蔬菜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成为全国百个名优绿茶重点区域、全省产茧第一大县,大别山有机黑猪等特色养殖初具规模。生态工业稳步发展,汽配电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生态旅游加速发展,司空山、妙道山、明堂山、天峡、驮尖等景区开发深入推进,大别山映山红旅游文化月活动取得成效,知名度和美誉度提高。生态环境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城乡面貌显著改观。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六潜高速岳西段建成通车,岳武高速完成工可报告编制,境内318国道、105国道、211省道改造基本完成,改造县乡道路130公里,完成村村通水泥路701公里,实现行政村全覆盖。水利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3座小型水库、2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治理水土流失122平方公里。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顺利进行。县城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提速,西拓北扩的县城新框架基本形成,县城建成区面积增加平方公里。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排污管网、衙前河治理等一批市政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天堂路等多条城区主干道新建或改造完成,公园、停车场等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城区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文明创建大力开展,绿化、亮化、净化工程有效实施,县容县貌大为改观。集镇建设步伐加快,形成了中心乡镇强劲带动、其他乡镇全面推进、中心村庄快速发展的格局。扶贫开发深入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五年位列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综合考核第一名。先后实施一大批通村公路、饮水安全、沼气、危房改造等扶贫项目,有效解决了农村的行路难、饮水难、住房难等问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共完成175个村的整村推进工作,全县贫困人口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14%,较“十五”末减少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16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600元,年均增长%,是“十五”末的2倍;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亿元,较“十五”末翻了一番。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和谐局面日益巩固。民生工程顺利实施,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终结验收,“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等项目顺利实施,建成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3个乡镇卫生院和182个村卫生室,完成县医院传染病区、县医院和中医院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县级医院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实施了16个乡镇文化站和7个中心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建设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救助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健全,住有所居、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灾有所救、困有所助的目标初步实现。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发展活力显著增强。政府机构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文化体制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等取得重大进展。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农村义务教育“两免
318国道岳西段扩建计划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