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级危房自查报告 XX县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工作情况自查报告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开展全区中小学D级危房校舍处置情况专项督查的通知》桂校舍安全办〔XX〕8号文件精神,我县立即组织住建、安全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开展专项排查,摸清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情况,全力推进D级危房的处置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安全,正常开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就我县中小学D级危房排查与处置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县位于桂西北,距自治区首府南宁396公里,全县幅员面积3192平方公里,全县辖9个乡镇,94个行政村委会,1635个村民小组,居住着壮、汉、瑶、苗、侗、布依等14个民族,总人口16万人。XX年,我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84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12所(含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完全小学75所,村小15所,教学点59个。公办幼儿园1所,民办幼儿园20所;学校在校学生35168人,其中:在校高中生1750人,职中生67人,初中生7551人,小学生19808人;在园幼儿1677人,小学附设学前班132个,在班幼儿4315人。教育系统在职教职工1680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全县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其中,普通中学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 小学校园占地面积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万平方米。XX年校安工程前期排查鉴定全县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35692平方米,全县危房率达8%。二、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自XX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县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启动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我县中小学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办学条件显著改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由于我县是边远的国家贫级困县,交通不发达,信息闭塞,生活条件差,经济落后,农民人均收入低,财力困难,资金投入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普及初等教育时通过农村群众集资或投工献料建设的砖木、土木结构校舍和无抗震设防的砖混结构校舍,随着使用年限的增长,就形成了大量的危房并持续增加。截止XX年底,全县中小学校舍危房35692平方米,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制约着全县教育事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办人民放心的教育。只有排除我县中小学校舍危房,才能谈得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三、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工程实施情况按自治区校安办的要求,我县的校舍安全工作于XX年5月至XX年10月正式启动,经过一年多时间对全县所有校舍进行逐一排查鉴定,存在D级危房学校120所,171个单体,建筑面积35692平方米。结合我县学校布局调整规划,针对存在D级危房的学校,做好全县校舍安全工作的总体建设规划,编制了我县三年的建设规划,项目的具体实施时间是从XX年开始到XX年结束,计划在三年时间内,完成我县D级危房的重建新建工作,并根据资金的安排,逐年下达建设计划。为此,我县制定了《XX县整体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实施方案》,及时召开了全县排除中小学D级危房工作会议,采取有力的措施,全面推进中小学排危工作。县人民政府及教育等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把它当作一件政治任务来对待,上下齐心,攻坚克难,立即采取措施对D级危房进行处置。到XX年底,三年校安工程项目基本结束,全县拆除D级危房27911平方米,封存D级危房7781平方米,重建校舍面积29020平方米,总投资3717万元。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工作副县长为副组长,教育、发改、财政等部门领导和各乡镇乡长为成员的中小学校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教育局,同时设立项目规划及实施管理、资金筹措、宣传发动、监察审计4个工作组,负责领导、组织协调和指导全县危房改造工作,实行处级领导挂钩联系乡镇整体排除D级危房制度。二是加强调研,对排危项目进行调整。我县认真落实“排危与调整学校布局相结合、排危与集中办学相结合、排危与学校标准化建设相结合”和“建一所、适用一所”的总体要求,根据各地生源情况和教育资源状况,对全县完小以下学校尤其是一师一校学校布点进行收缩,对整体排除中小学危房项目进行调整。三是实行“双线”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工程进度月报制度。层层签订整体排除中小学危房目标管理责任书,以“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为一线,主要负责协调工程建设中涉及的征地、拆迁工作,负责“三通一平”,负责处理“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并对工程进度和质量进行监督;以“县教育局—乡镇中心学校—项目学校”为一线,主要负责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四是实行督查问责制。将排危工作纳入目标责任管理和行政执行力考核,县委政府督查室定期进行督办,对工程进展情况进行通报,对工作进展缓慢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按有关规定进行问责。县整
d级危房自查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