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急救处理办法教学教案.ppt常见急症的现场处理2011年3月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下列症状:大汗、口渴头晕、眼花、耳鸣、注意力不集中四肢无力胸闷、心悸、恶心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脱离高温环境,短暂休息后,症状可消除。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症状;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有早期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等;及时有效的处理,3~4h可恢复正常。重度中暑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可分为:热痉挛型在高温下进行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突然出现肌肉痉挛,伴有收缩痛。多发生在四肢肌肉、咀嚼肌、腹直肌,以小腿的腓肠肌最为显著,常呈对称性、阵发性发生。多见于健康青壮年人。机制:大量出汗后,或饮水量大而未补充钠盐,使血Na+浓度严重降低,引起短暂、间歇的肌肉痉挛。热衰竭型表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继而胸闷、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速、体位性昏厥、血压下降和手足抽搐。好发人群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或慢性疾病患者。机制出汗过多,导致失水、失钠,血液浓缩,脱水。救护原则迅速脱离高热环境;立即降低体温;防治并发症,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现场救护措施1、迅速搬离高热环境安置到阴凉通风处,保持室温20~25℃,解开外衣,取平卧位。2、物理降温用冷水擦拭面部、四肢或全身,观察体温变化,直至体温降至38℃以下。凉毛巾、凉水袋、冰袋冷敷。3、药物降温人丹、藿香正气丸(水)均可服用;清凉油、风油精涂擦太阳穴处;4、口服补液缓慢饮入冰盐水或清凉饮料。5、重度中暑患者、昏迷患者初步急救后迅速转入医院。
常见的急救处理办法教学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