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储氢材料的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储氢材料的纳米化为新型储氢材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储氢材料性能提高的机理,综述了纳米碳纳米管储氢材料、镁基纳米储氢材料以及复合纳米储氢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储氢材料纳米化的广阔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纳米储氢材料,研究现状,发展前景1绪论当今世界,随着传统能源石油、煤炭日渐枯竭,且石油、煤炭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又分别产生温室效应和酸雨危害,使人类面临能源、资源和环境危机的严峻挑战,寻找新的能源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氢作为一种洁净能源,已受到人们的充分重视。近年来,在镍氢二次燃料电池等氢能的应用方面不断取得进展。20世纪60年代末,研究者发现Mg2Ni、LaNi5、FeTi等金属间化合物具有可逆储放氢气的特性,并且储氢密度大,可与液氢和固氢效果相比拟[2,3]。此后随着对于金属氢化物作为能量储存以及能量转换材料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到目前为止,已开发的贮氢合金主要有AB、AB5、AB2、A2B和镁基五大类型,储氢合金主要由可与氢形成稳定氢化物的放热型金属A(La、Ti、Zr、Mg、V等)和难与氢形成氢化物但具有氢催化活性的金属B(Ni、Fe、Co、Mn等)按一定比例组成。传统的AB、AB2和A2B型储氢合金储氢量不超过2wt%,这对储氢合金的某些应用领域(如燃料电池)是远远不够的。国际能源协会(IEA)要求储氢量至少5wt%,并且放氢温度低于423K,循环寿命超过1000次。而传统镁基储氢量高,但有放氢温度高和吸放氢动力学慢的缺点。如何获得容量大,充放氢速度快,放氢温度低的新型储氢材料,成为储氢材料与储氢技术研究和开发中至关重要的内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碳纳米管的独特性能,可以使它导电也可使它不导电。若导电,其导电性能优于铜。它分单壁纳米碳管和多壁纳米碳管。目前研究人员认为单壁纳米碳管具有良好的储氢性能。它的发现为纳米储氢材料在燃料电池和镍金属氢化物电池上的应用研究开辟了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全新领域。笼统的讲,单壁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是采用镍基催化剂在较低的温度下(450℃)下裂解甲烷而产生的管径比较平均并且具有中空结构卷曲不规则的碳纳米管,并且经过一定浓度的硝酸处理、洗涤、烘干等步骤后便可获得纯净的碳纳米管。纳米颗粒大小一般为10~100nm,管径在10~25nm之间,长度为10nm~。采用BET法测得的碳纳米管比表面积约为200m2/g,较石墨()约大十倍。,也具有优异的吸氢性能,是一种很好的镁基储氢材料添加剂。事实上,有元华军曾在镁基储氢材料中添加石墨碳粉,以改善镁基储氢材料的传质和传热性能。Chiaki等用球磨制备的MgNi-石墨复合物的最大放电容量510mAh/g。石墨与MgNi合金的作用发生在表面层,石墨提供电子给合金表面,电子在Mg、Ni间重新分配,合金表面发生化学态变化,Ni更易从原合金中离析出来并偏析至表面,使表面层的Ni/Mg比增加,导致复合物的吸氢能力增强。美国研究者开发的Mg-Ni-Mo系列合金中掺入C或B等非金属元素
纳米储氢材料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