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调查的目的和意义据统计,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将达到350万,占总人口的20%,按照国际通用标准,北京已经步入老年型社会,而老年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养”和“医”两个基本保证难点。目前,北京共有养老机构400余家,18家具有认定医疗资质。如何养老已经成为我们大多数人必须面临和不可回避的社会课题,借此机会我对房山区的北京居民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二、调整过程调查时间:2011年7月-2011年8月调查地点:北京市房山区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相结合的方式调查结果分析(一)本次调查的概况本次调查人群以中年群体为主,他们自身即将面临养老问题,同时对父母的养老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和经验,具有代表性。(二)普遍存在养老压力调查结果显示,超过四成北京居民感到养老压力颇大。其中收入越低的家庭,养老压力远大于中高收入家庭。年龄低的群体,养老压力高于年龄高的群体。多年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导致家庭规模缩小,“421”结构家庭越来越多,一个家庭养四个老人的现象普遍存在,市民养老压力颇大。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三)养老方式的选择以居家养老为主在养老观念上,六成居民不愿意将老人送入养老院。在未来自身如何选择养老方式上,近五成被访者选择居家养老。据有关预计,到2015年北京户籍老龄人口将达到340万,届时任何单一养老方式都很难完全应对。但本次调查显示,北京市民社会化养老方式接受度不够。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市民受到送老人到养老院是子女不孝这一传统社会观点的影响,在赡养老人方式的选择上,不愿意将老人送进条件较好的养老院。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被访者不愿意把老人送进养老院,%。其次,在未来自己养老方式的选择上,多数被访者仍选择由子女或亲属抚养的居家养老,而非社会机构养老。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的被访者选择由子女或亲属照料的居家养老,%的被访者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方式,%%。(四)养老市场的发展前景随着老龄化的到来,日渐弱化的家庭养老功能、政府有限的财力、不断增长的人口老龄化、机构养老的缺陷等问题开始凸现,各种社会力量逐步介入养老市场,多样化的养老方式不断涌现。虽然有关部门和不少民间机构、人士都看好养老市场的发展前景,但如何消除社会传统偏见、找出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养老方式、办好适应不同层次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服务机构,还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探讨的问题。对策和建议(一)提倡新型的居家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养老方式。它以社区为平台,整合社区内各种服务资源,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这种服务模式既解决了在养老院养老亲情淡泊的问题,又解决了传统养老服务不足的难题,是养老模式的“第三种选择”,被称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是一种介于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之间的新型养老模式。(二)夯实相应基础服务工作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作为社区服务中心下面的一个专门从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开发、指导、管理和监督机构。社区通过充分挖掘和利用辖区内的服务资源,设立服务网点,签订服务协议,社区逐步建立健全了“社会力量投资、社
关于北京市市民养老..(2)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