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访英签合同李嘉诚,走在习老大访英之前的人竟是他! 一 03响礼炮、下榻白金汉宫、英国首相卡梅伦、英国女王亲自陪同五天的国事访问。习大大出访英国,收到了隆重的款待,给中国民众带来了众多利好。随习大大同机出访的,除了高级官员,还有一个150人的企业家代表团随行。此次随访的企业家主要以金融、基建、能源、汽车、航空、保险、文化、投资等行业为主,几乎囊括国内各领域最大公司的一把手。预计中英两国将签订159项合作文件,包括政策和商业层面,总金额约400亿英镑。到今年年底,中英两国将创下10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目标。中英之间搞定了这么大的买卖,这从一个侧面说明,欧洲经济已经跌到谷底,需求反弹,整体开始复苏。投资欧洲的机会到来了! 二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春江水暖鸭先知。并不是只有禽类才有先知先觉。在为中英搞成大买卖欢欣雀跃的同时,内参君忽然联想到一个人,一个前段时间被一片爆炒现在又近乎销声匿迹的超极大富豪。你肯定猜到谁了吧? 对,李嘉诚! 相对于此轮中国企业组团到英国“做生意”,李嘉诚还真快人一步。据媒体报道,李嘉诚在欧洲投资主要包括基建、电信、零售行业、电网、水、管道燃气等领域,其中英国是“主战场”。目前,英国天然气近三成市场、电力分销四分之一市场和供水约5%的市场皆由李家控制。此外,港口、机场与金融市场业务也在李氏收购范围之内。据报道,李嘉诚在英国的主要投资: XX年,和黄开始投资英国,斥资36亿英镑为英国Three电信商购买电信运营牌照; XX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亿亿美元收购英国电网; XX年,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亿美元收购英国水务业务。同年,李嘉诚24亿英镑买下Northumbrian自来水公司; XX年7月,长江基建牵头财团以亿美元收购英黄埔收购英黄埔投资亿美元在伦敦商业区金丝雀码头重建 ConvoysWharf,开展商住项目,这令长实集团成为英国最大的单一海外投资者;XX年1月,长江实业及其子公司长江基建以合资企业的名义,以亿英镑收购英黄埔斥资约亿英镑收购英国第二大移动电信运营商O2UK,该交易或成为李嘉诚最大手笔的海外收购。这一笔笔投资,历时15年之久,而又以近5年最为集中。而众所周知,这五年,恰恰是希腊债务危机引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5年,欧洲经济在这5年里可谓焦头烂额。英国也发生了伦敦暴乱,青年大量失业,经济也很不景气。在这时候,李嘉诚一笔笔投资扔进去,的确需要战略目光和胆识。据统计,李嘉诚在英国的总投资高达3900亿港元,有网友戏称“已经买下半个英国”。现在,中国企业代表团来了,英国经济要逐步复苏了,李嘉诚的投资的资产价格也要回升了。这次,看来老李家又要赚个钵满盆溢的了。姜是老的辣,李嘉诚这老超人真是够牛的。三抛开其他考量,单就从资产配资而言,反观5年来李嘉诚的投资历程,我们不得不佩服他“抄底英国”的超前布局和战略考量。李嘉诚这一系列投资的确是“大手笔”。李嘉诚一系列投资行为,来自于他对世界经济的超前判断。目前,东西方经济正在完成一个完美互换,当中国由投资转向消费时,欧洲大陆正在从消费转向投资。在经历了飞速发展之后,欧洲基础设施老化严重,面临更新换代的迫切需求,需要大量投资。再加上人类正面临第四次工业革命,欧洲的物联网也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投入。在欧洲基础设施价格处于低位时,老李提前一步布局,将其纳入囊中。等欧洲新一代基础设施建立后,欧洲将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眼前,李嘉诚也将凭借其提前布局收获滚滚的黄金。李嘉诚一系列投资行为,来自于他对英国经济环境的敏锐分析。作为现代商业社会基本模式的缔造者,大英帝国虽然不比从前,但其世界金融中心的地位、完备的法律体系、被低估的资产价格以及由于基础设施老化所带来的投资机会,现在正处在低谷回升期。比起德国、美国、法国,英国的投资环境好,管制比较宽松,法治环境,以及经商环境都很不错,外国投资者在这里不会感到歧视,更容易进入。这些,李嘉诚都敏锐地抓住了。他在英国的投资,投资价格很低,回报率因此相当地高。李嘉诚一系列投资行为,来自于他对自身优势的准确把握。李嘉诚归根结底是一个买进卖出的商人,他的长项,在贸易以及房地产、港口基建等产业里,这么多年来,你看过一样震撼性的新发明、新产品,是李嘉诚搞出来的吗?所以,他不是瞄准高科技,移师英国后,仍然打的是搞基础设施、房地产这种拳路,据说已控制了英国25%的天然气、30%的电以及7%的水。李嘉诚毕竟老了,要重新换一个行业,也有心无力了。仍然做自己熟悉的老本行,也算是相当稳健了。四李嘉诚又赢了。前段时间,很多媒体口诛笔伐他跑不跑的问题。对此,内参君觉得这是一个商人的选择,本文不作价值上的判断和解读。这里内参君想要探讨是,通过李嘉诚这次乾坤大挪移的战略
习访英签合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