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谈•济源篇:干出新天地济帆(一)愚公移山,代代传承,让一个“干”字深深植根于济源大地。从封闭落后、鲜为人知的边陲小县,到“十八罗汉闹中原”、由县向县级市、省辖市的体制跨越;人均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全省第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省第三;荣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殊荣……靠一个“干”字,老愚公的后代干出了“济源模式”,干出了“济源速度”,干出了“济源现象”。干,是愚公移山精神的精髓,也是济源人创造奇迹、铸就辉煌的“法宝”。“十二五”大幕拉开,中原经济区建设号角吹响。落实省委书记卢展工“把济源建设成为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的要求,济源还得靠干,在干中出新招、在干中闯新路,干出一片新天地。(二)站在新世纪第二个十年的当口,济源人没有为曾经的辉煌而陶醉,思考更多的是发展的压力和“成长的烦恼”: 地域小、人口少,总量先天不足,发展空间受限,回旋余地不大,持续快速增长需要更新的动力; 发展方式粗放,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土地、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加剧,一场金融危机,就让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出现大幅下滑,有的甚至落到全省末位; 兄弟市持续发力,扩权县(市)态势逼人,“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赶越近”,稍有放松懈怠,就可能落于人后,济源人着急得“上火”。省直辖15年后的今天,习惯了体制优越感的济源人,还有没有当初那种“跑拼争抢”的锐气?还有没有那股先行先试的闯劲?还有没有那股百折不挠的韧劲,济源人在冷静中警醒,在“阵痛”中反思……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关键在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千难万难、干就不难,只有持续地干、科学地干、创新地干、提升地干,才能转得有力、转得有效。(三)瞄准定位持续地干。中原经济区建设,让济源一下子由“边缘”变成“前沿”,由“交界”变成“交会”,由“地区”变成“区域”,发展机遇千载难逢。瞄准“建设中原经济区充满活力的新兴中心城市”这个战略定位,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济源才能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挺立潮头。充满“活力”,就要始终保持创新创业的激情,只要是看准了的事,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先行先试、寻求突破。实现“新兴”,就要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增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协调的发展新路子。成为“中心”,就要不断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延伸辐射半径、增强吸附能力,聚拢“人气”、聚汇“财气”、聚集“商气”、叫响“名气”。瞄准“活力”、“新兴”、“中心”这三个关键词来定位、持续地干,小市完全可以有大作为。(四)发挥优势科学地干。市情不同、特色不同、优缺点不同,决定了生搬硬套一种发展模式根本行不通。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才是科学发展之道。济源的优势在哪里?不妨掰着指头数一数: %,居全省第二,:1; 工业基础较好,拥有钢铁、铅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 区位优势明显,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也是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处中原经济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和太行生态区,是中原经济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市管镇(街道)“一竿子插到底”的特殊体制,减少了中间环节,便于工作
十八谈 济源篇:干出新天地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