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张铮凌争: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作者:张铮凌争文章来源:《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日期:2015-07-28[摘要]本文探讨了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演化机理,分析了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社会危害,并尝试为政府治理此类谣言提出针对性建议。[关键词]责任政府;社交媒体;谣言治理[中图分类号]D0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9314(2015)04-0112-02[收稿日期]2015-07-05[基金项目]2012年度吉林大学基础业务经费学科前沿和交叉项目(8);2014年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4ZZ037T)[作者简介]张铮(1980-),河南郑州市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副教授;凌争(1991-),河南郑州市人,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当前中国正处在社会快速转型期,日益增多的突发事件成为各种利益纠纷与矛盾冲突的综合反映,构成了对当今社会的重大挑战。其中,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更是对事件的解决、政府形象、社会秩序等构成重大威胁。《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2013)》对3115个有效样本的分析显示,%的突发事件中曾出现过谣言,[1]据人民论坛统计,%的受访者支持网络谣言治理[2],因此,如何回应突发事件中谣言,维持社会秩序,是政府承担的重要责任。造谣者传播谣言,一般通过两种方式:传统方式传播、网络传播。在传统方式下,突发事件中谣言通常以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为主要方式造谣者,没有媒介话语权,谣言的影响力呈现“中间大四周小”趋势,以突发事件为中心的地域谣言影响力大,向四周扩张过程中逐渐衰减。当谣言被识破后,其影响力在人群中逐渐衰减,谣言对社会各领域的消极影响大大降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突发事件中通过网络传谣言的比例大大增加。造谣者利用网络传播谣言,是看重了网络的传播特质:网络空间不受地域、通讯限制,并基本不受媒体控制,加之其链式传播的特征,能够使谣言影响数量更多、范围更广的民众。网络谣言对我国政府传统治理方式提出了挑战。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对网络谣言的监管和治理略显滞后:一是缺乏谣言收集制度。突发事件中谣言很多,但从反馈看,政府部门往往在谣言产生传播效果若干天后才给予回应,对谣言的收集工作可能不到位;二是缺乏网络谣言的分析与研究机制,哪些谣言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哪些谣言需要重点关注应对;三是缺乏网络谣言上报机制,即政府内部性回应出现问题,许多政府领导甚至都不知道谣言的出现,即使谣言产生上报,可能在上报过程中被压制。谣言通过网络传播的影响力增加,而政府在突发事件的特殊阶段对谣言传播各阶段的监管力度降低,为突发事件中谣言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突发事件中谣言通过网络传播,可能产生巨大的社会危害。第一,与人际传播方式相结合,使谣言得以“以假乱真”,可能引起社会混乱。谣言与人际传播相结合,即谣言从网络社会流入了现实社会。民众可能对社交网站上的信息持怀疑态度,但很少怀疑来自亲朋好友的信息。消息源的亲疏性,加之与自我安危相关,部分民众在短时间内倾向选择信任谣言,并付诸行动,容易引起社会混乱。第二,谣言通过网络渗入社会各阶层,可能造成观点、利益的冲突。谣言传播的主要效果,是让人对谣言产生一致性的信服,而非对谣言展开争论。然而,随着网络的发展,谣言传播的主要效果发生变化,绝大部分网

突发事件中网络谣言的治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雾里看花
  • 文件大小26 KB
  • 时间2019-02-18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