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每个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的立身之本、从业之基、成长之魂,是指导新闻工作实践的强大思想武器。当前,在全国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实践,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一、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必然要求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新闻宣传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首先,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加强舆论引导能力建设的重大任务。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舆论呈现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特点。特别是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日益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这对我们的舆论引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党的新闻工作者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解决作风、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才能适应形势任务的需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其次,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竞争的新考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闻事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利益驱动,也使新闻领域出现了一些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损新闻事业形象的问题。有些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出现了过度娱乐化、商业化的倾向;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受经济利益驱使,出现了有偿新闻、有偿不闻、虚假报道、低俗之风等有悖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的现象。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端正作风、文风,才能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确保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第三,党的新闻工作面临着提高队伍素质的紧迫课题。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新闻队伍也不断壮大,一批又一批年轻同志进入新闻队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有知识、有创意、有激情,但对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和基本国情了解不够,客观辩证地剖析社会问题的能力不足,特别是缺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实践经历,个别新闻从业人员政治意识淡薄、群众观点淡化。只有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加强作风、文风建设,才能继承优良传统、强化社会责任,锻造出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高素质新闻队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需要加强教育培训,更需要不断创新理念、创新机制、创新途径,“走转改”活动就是这种创新的产物。北京市认真开展“走转改”活动的实践表明,“走转改”活动顺应了当前形势发展的新需要,契合了人民群众对新闻工作的新期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本质要求,是新形势下加强新闻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和作风文风建设的有效途径。二、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是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鲜活实践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通过深入开展“走转改”活动,新闻战线经受了思想和精神的洗礼,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同时在不断的总结和提高中,丰富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时代内涵。一是必须坚持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党性原则和群众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两大基石。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党性原则是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是人民利益最忠实的代表者,除了人民的利益,党没有自己的私利,这就决定了新闻事业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新闻媒体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