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堤防或护岸平原河道常水位高,特点是水下部分多,水上少。河道设计的重点是常水位以下的防护和常水位以上的绿化。水位以下的堤岸防护主要是防止河岸坍塌。河道堤防或护岸平原河道宁波以北平原区域浅表地层以粉质土为主,河岸、河底土体的防淘涮流失是重点,规划河岸可以陡一些。宁波以南以淤泥质土为主,河道断面往往受整体抗滑稳定控制,规划河岸宜缓一些,河岸越陡,往往造价越高,但河岸太缓又影响河道的蓄水容积。河道堤防或护岸山区河道平时几乎没有水,如果没有堰坝,常水位往往非常低,但洪水位又非常高。河道设计的重点是防冲。防冲要可靠,但也要兼顾生态,还是有一些难度的。河道堤防或护岸山区河道目前比较困惑的是生态工程布置范围的确定,规范没有太明确的规定,可以借鉴的经验不多,可靠的试验成果也比较少。松阴溪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河岸高度达到5~10m,天然河道常水位几乎与河床相同,洪水流速达到4m/s以上,防冲与生态怎么结合?我们还没有找到很好的办法。河道堤防或护岸平缓的行洪河道钱塘江中下游干流、浦阳江和瓯江等河道下游段。这些河段兼有上述两种河道的特点,平时有一定水深,洪水位与常水位的差距也不小。怎么很好地衔接堤脚防冲、堤身防护和生态工程,实在是比较难的事情。河道堤防或护岸护岸型式护岸的型式当然有很多,也很难说哪一种就特别好。山区性河道护岸大多以当地材料为主,砌石的生态性好,但可靠性差一些。混凝土可靠但不生态,越来越不受欢迎。但是在当下,人的良心大多不太好,施工质量差,设计难免需要牺牲生态性来保证可靠性。河道堤防或护岸护岸型式目前,各种类型的砌块挡墙和生态混凝土(块体、球体)发展很快,兼顾了可靠性和生态性,选择余地就大了很多,但是总体上造价要高一些。特种钢丝网箱挡墙和护岸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网箱内装一些卵石,可靠性和生态性也都不错,对山区性河道是比较适用的。当然,这种网箱不能适应太大的流速和波浪。砌块挡墙生态混凝土格宾挡墙雷诺护垫(刚完工)雷诺护垫(2个月后)
河道规划中与设计有关的几点体会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